#8月·每日幸运签#
近日,杭州有家没做工商登记的 “公司”火了 ——400 平的空间里,几十个工位、会议室、打印机一样不少,墙上贴着 “不能迟到”“禁止办公室恋情”“不许抽烟说脏话” 的规章,比有些真公司管得还细。来这儿的人得填申请表、过 “假装面试”,每天付 30 元租金,却愿意来这儿 “朝九晚五”。
这家 “假装上班无限公司” 的发起人叫陈英健,其实它不算正经公司,是陈英健把自己公司闲置的展厅和直播场地改的。最初是朋友的孩子快毕业,没面试经验找他模拟,后来又想体验上班氛围,他才发现这是个普遍需求,干脆开放了闲置空间。现在这儿每天有三四十人来,预约群里已经有几百人,大学生月租只要 150 元,比咖啡厅还便宜。
来的人里,没几个是真 “假装” 的。小红书博主朱小姐之前在电商公司上班,后来副业做起来辞了职,在家干活总走神,看到这儿就来了。她在这儿待了半个多月,效率高了不说,和其他想创业的人聊天,还能听到新想法。自由职业者小傅更有共鸣,家里人多事杂,咖啡厅太吵,自习室又不敢打电话,这儿有工位有网,身边人都在认真干活,比哪儿都踏实。还有毕业生来练面试,失业的人来维持职场节奏,只有极少数人是拍张照发给家人就走,还主动多给了 20 元。
温州也有类似的场地,负责人蔡先生 7 月底发帖,30 元一天租工位,一开始担心没人来,结果 100 多人问询,现在有 10 多人常来。他后来发现,来的人不是消极待业,是需要个 “缓冲带”—— 不用面对家里的催促,不用怕脱离职场节奏,在这儿能安安心心做自己的事。
为啥这种 “假公司” 能火?其实是年轻人的办公需求变了。现在越来越多人不坐班,要么做自由职业,要么待业过渡,要么搞副业,他们需要一个 “中间地带”:不像家里那么随意,容易走神;也不像正式公司有 KPI 压力,能放松又不松散。陈英健也懂这点,他还会筛选来的人,看面相筛掉看着情绪不稳定的,一上来就谈 “暴富” 的直接拒绝,就是想保这个空间的安静和安全。
这种 “假装上班” 的场地,是城市里的 “软缓冲”。现在的社会时钟催得紧,待业、自由职业好像成了 “异类”,但这些人需要的不是一份正经工作的名头,而是一个能让自己按节奏做事的地方。陈英健们用闲置空间搭起的场地,没想着赚暴利,却刚好给了这些人一个机会 —— 不用硬着头皮跟上别人的节奏,也能踏实做事,慢慢找到自己的方向。
有人说这是 “自欺欺人”,但来这儿的人心里清楚,30 元买的不是 “上班” 的假象,是能专注做事的氛围,是不用解释的自在,是过渡时期的一份踏实。就像蔡先生说的:“没人是真假装,只是他们的单位不在这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