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大学开学,还有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了,很多人已经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种时候就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了。这不,最近江苏南通就有个小姑娘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不太高兴,因为这所大学离她家实在是太近了。
近日江苏南通一位19岁女孩晒出录取通知,她被南通大学医学部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录取,导航截图显示:家到学校仅1.4公里,骑车上学只用4分钟。评论区调侃她说:“寒窗苦读12年,考出家门一条街!”
![]()
她原本期待大学是“逃离家乡”的机会,去外地体验独立生活、结交五湖四海的朋友,结果连早餐摊都没换,仿佛旅游只逛了小区门口。女孩社交账号里全是跳舞,短发活力十足,明显是向往新鲜事物的性格。她幻想过“自己办银行卡”“生病独自扛”的成长仪式,如今全泡汤了。
你所厌倦的生活,也可能正是别人向往的。就在同时间,一黑龙江女生被新疆塔里木大学录取,全程5000公里,硬座要坐60小时、机票五六千。她抱手机嚎哭:“国庆回不了家,路费比学费还贵!”网友调侃她说:“坐火车回家,喊声妈就得返程。”这个话题虽然搞笑的成分居多,但也反映出了现在选择报考的大学时,除了分数线以及专业外,还有不少需要考虑的“场外因素”。
![]()
有前辈就总结道,选大学,最重要的是看这所大学的宿舍有没有空调以及所在的城市网购是否包邮。现在大学生网购已经很普遍了。月均网购3-8次,近9成的大学生靠网购买衣服、零食、日用品。如果学校在偏远地区,以前买个20块的T恤要付15块邮费,相当于商品涨价75%!
现在淘宝虽启动“新疆包邮”,但覆盖商品有限,非包邮区学生依然肉疼。为了凑够包邮门槛,你可能被迫加购一堆不需要的东西,最后钱花了,宿舍还堆满闲置品。偏远小区物流慢,网购商品7天才到,急用的书、充电器全耽误了。
现在夏天也越来越热,没有空调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也会影响到第二天上课的效率。目前南方高校空调覆盖率超 90%,江浙沪的复旦、交大、浙大等,宿舍空调早成标配,学生基本实现“空调自由”。北方高校覆盖率惨不忍睹,不到30%。
![]()
今年7月初,烟台连续几天高温突破40℃,局部地区甚至飙到42.7℃,宿舍里温度计显示 38.5℃,比室外还热!高温下烟台南山学院的多名学生撑不住晕倒,拍到 “一晚上开进五六辆救护车” ,有学生被抬上担架送医抢救。校方最初甩锅,工作人员回应称“极个别体质差的学生中暑”,还暗示“电路太老装不了空调”。
学生中暑全网疯传,骂声铺天盖地,校方7月7日火速发声明:拨款2000万启动电路改造和空调安装,全校区覆盖。校方表示60多栋宿舍楼要排队装,暑假能否完工不确定。
2025年国家明确要求宿舍 “室温≤28℃”,不达标影响招生资格,烟台南山学院投档线已暴跌12分!青岛大学、烟台大学等连夜施工装空调,“学生中暑”成全省整改催化剂。现在78%的考生选校时优先看宿舍条件,“无空调”成退档理由。
![]()
除了学校的选择外,城市也是需要选择的,因为大部分的学生工作的城市就是大学所在的城市。大学四年积累的同学、师兄师姐、导师,都在本地,找工作内推、实习机会自然更多。
你在这里呆了4年,吃喝玩乐、租房通勤全部门儿清,比陌生城市少踩80%的坑,省钱省时间。本地企业最爱去本地高校招人,比如广深企业优先去中山大学、深圳大学校招,外地生想留也更容易。专科生留本地就业比例超60%,普通本科约40%,211/985学生仅30%留本地,因为全国名企都来抢人,选择更多。
![]()
还有一些专业有很强的地域性,比如学海洋科学,大概率奔青岛、厦门,搞荒漠治理,首选新疆、甘肃。61%农村学生考到省会、直辖市读大学,36%毕业后直接留下,实现乡镇到省会的三级跳。省会家庭学生76%毕业后仍留省会,跨省流动少。现在二线城市为了崛起也在抢人,武汉、西安、成都等猛推“人才补贴”,给房补、落户秒批,2023年大学生去三、四线比例涨到11.77%。
上了大学以后,就算是半个社会人了,要考虑的事情自然要比当初在中学时多得多,所以在大学的选择上,自然也要更加的慎重,考虑得更全面。尤其是现在大学生就业困难,只有想得比其他人更长远,准备得更充分,将来毕业了才会有更强的竞争力。
参考资料:
1.账号:张嘤嘤
![]()
2.账号:好色的财迷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