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记者从武威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我市小麦节水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在极限节水灌溉情况下单产达到1100斤。
近年来,市农技中心紧盯水资源极端短缺的现实,聚焦主要粮食作物节水、提产、降耗、增效四个方面做文章、下功夫,尤其针对小麦种植生产中灌溉方式仍以大水漫灌为主,耗水量大、水效益低,费工费时的现状,经过四年的探索实践,创新研发了小麦覆膜穴播滴灌种植技术,该技术具有“四节”(节水、节种、节肥、节药)、“四抗”(抗寒、抗旱、抗倒伏、抗病)、“两增”(增产、增效)、“一提早”(提早成熟约一周)的显著优势,在不同生态类型区域推广种植,深受种植户好评。
![]()
该技术经不同区域大面积示范显示,小麦覆膜穴播滴灌技术亩用水量180立方米左右,较大水漫灌种植亩节水200立方米以上,较浅埋滴灌亩节水100立方米以上。小麦浅埋滴灌种植存在不保墒、出苗率差的问题,需要浇2-3个安种水才能保证出苗,而覆膜穴播滴灌只需浇灌一次安种水,就可保证出苗,省水省时省力;亩用种量45斤左右,相较于传统漫灌、浅埋滴灌种植亩用种量60-70斤,每亩节约种子15-25斤;实现了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同时穴播种植,增加了植株间的通风透光性,使得病虫害发生显著降低,农药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减少;地膜覆盖能够有效阻挡土壤热量的散失,显著提高地温2-5℃,尤其在早春低温季节,能有效促进小麦早生快发,抵御倒春寒的危害。同时,地膜覆盖能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抗旱性增强;较浅埋滴灌、漫灌种植小麦增产8%以上,而且覆膜穴播滴灌小麦减少了播种量、灌水量、灌水次数以及用工量,从而实现了降耗增产增效的目的;较浅埋滴灌、漫灌种植小麦能够提早成熟约一周时间,为后茬作物种植赢得宝贵时间,有效增加后茬作物生长的有效积温和生长周期,最终有效提高后茬作物产量。
![]()
目前,该技术已在凉州、民勤、古浪,金昌市永昌等县区示范推广,累计推广种植面积3万亩以上,展现出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随着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完善和大面积推广,必将为河西走廊乃至水资源短缺的西北灌区小麦种植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节约农业生产用水,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武威日报 记者范武平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