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曲闻捷《苏铁》《龟背竹》《丰蕾》
(纸本设色,98厘米×210厘米、120厘米×237厘米、226厘米×185厘米,指导教师周午生)
《苏铁》创作说明:这幅画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苏铁园中的一株被花头截断的篦齿苏铁为原型。已朽坏的宽大断口中心处再次生长出来的芽体,显示了它的新生。四周羽叶环绕,构成了祭坛般的空间结构,呈现出生命更迭的仪式感。经过对画面的重构,希望能以枯荣并置来赞誉春野的新生。《龟背竹》创作说明:作品原型取自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内藤本园中的一丛龟背竹。两株藤蔓如蛟龙般盘绕着枯死的枝干,新叶与老叶交替,姿态伸展,气根垂落,简单大气。而画中龟背竹的果实蓬莱蕉,其未熟时麻涩刺口,成熟后味道丰富,甘美如蜜,有缓解焦虑情绪的功效,寓意着“否极泰来”之意。《丰蕾》创作说明:这幅画的起稿是研一于青州时创作的向日葵写生稿。回到学校后,我将不同季节的葵花形态进行了整合,画面中不仅有初生的花蕾、盛放的葵花,还有低垂成熟的瓜籽花盘。通过枝叶的穿插处理,串联起了向日葵完整的生命轨迹。饱满的葵花籽盘向下低垂时,又有花蕾向上生长,这样的处理方式旨在形成循环往复的视觉节奏。
![]()
![]()
陈颖《园中·春风几许》《清风荷韵》
(纸本设色、绢本设色,190厘米×200厘米、150厘米×75厘米,指导教师贾广健、刘万鸣、周午生、李云涛、霍岩)
《园中·春风几许》创作说明:此幅作品写生于西双版纳植物园,见园中百花争奇斗艳、千姿百态,心有所感,遂以情入画,终得此作。此间万物,不囿于形似,唯求墨痕与天地产生共鸣。笔意随云烟流转,方成一方诗境、半卷春秋。作品表达了我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清风荷韵》创作说明:此幅作品写生于浙江金华的十里荷花景区。景区内,荷花朵朵,蜻蜓欲驻,凝露忽坠,美不胜收。
![]()
![]()
吴迪《春日序》《狸奴》
(纸本设色、绢本设色,52厘米×37厘米×4、14厘米×35厘米×2,指导教师贾广健、刘万鸣、周午生、李云涛、霍岩)
《春日序》创作说明: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愈发渴望亲近自然,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慰藉。当我漫步于郊外山林时,那生机勃勃的花鸟世界瞬间便吸引了我。繁花似锦的景象、灵动活泼的鸟儿,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这些鲜活的画面激发了我用画笔记录和表达的欲望。《狸奴》创作说明:猫,古称狸奴。它在举手投足间尽显生活的意趣,为平淡日常增添了诸多温馨。我自幼喜爱猫咪,家中亦常有小猫相伴。此次创作的《狸奴》,便是源于对猫咪的喜爱与对传统工笔艺术的热爱,期望借工笔的细腻笔触将猫的独特魅力定格于画面之上。
![]()
张晓义《雪域仙葩》
(纸本设色,210厘米×140厘米,指导教师刘万鸣)
创作说明:作品以传统花鸟画的表现手法描绘了藏地芳卉。其中既有高原随处可见的格桑花,也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植物。我在参与天津美院“西部计划”期间,积极提炼主题、萃取素材,用画笔向这片雪域袒露满腔赤诚,热情赞颂美丽中国。
![]()
![]()
![]()
刘歌《生生不息》《百味人间》《春景熙熙》
(绢本设色,230厘米×170厘米、160厘米×80厘米、80厘米×60厘米,指导教师贾广健)
《生生不息》创作说明:作品描绘了云南省内路边高大且顽强的肿柄菊。它在大自然里野蛮地生长着,我被这种生命力深深吸引。在自然界里,就是有那么多花花草草生机勃勃,年复一年,生生不息,触动人心。《百味人间》创作说明:偶然在市场里看到了生活中常见的瓜瓜果果,随后产生了一些个人感受。蔬果是人们每天都需要的食材,也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每个地区最有烟火气的地方就是菜市场,作品表现了市场中的一个小局部,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够感受到自然的馈赠。《春景熙熙》创作说明:春天是大自然中最美的时节,充满了美好与生机,同时也是生命的重生之季。在这个季节里,我们不妨放慢脚步,享受生命的力量和美好。
![]()
![]()
刘毅《伴山听松》《鹊枝小景》
(绢本设色,186厘米×95厘米、55厘米×96厘米,指导教师霍岩)
创作说明:画中无喧嚣,唯留松风穿林之境。此非实景复刻,乃心之所向,愿栖于山侧,静听松涛,让尘世烦扰随风渐远。笔墨所及,随处都可伴山听松。
![]()
吴思雨《四时》
(纸本设色,51厘米×138厘米×4,指导教师霍岩)
创作说明:春天是水面上漂浮着的掉落的花瓣,夏天是风吹过荷叶的声响,秋天是满载而归的喜悦,冬天是干净土地上孤零零的落叶。《四时》是一组描绘四季的绘画作品,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留下一年四季不同的美景。
![]()
![]()
李睿杰《凯风自南》《春序》
(纸本设色、绢本设色,230厘米×170厘米、130厘米×120厘米,指导教师周午生)
创作说明:写生之技,即以古人为师,犹未能臻妙。必进而师造化,庶几极妍尽态。“大抵秾丽之过,则风神不爽,气韵索矣。唯能淡逸而不入于轻浮,沉厚而不流为郁滞。傅染愈新,光晖愈古,乃为极致。”(恽寿平《瓯香馆集》)
![]()
王圣蕙《墨韵梅影》
(纸本设色,150厘米×150厘米,指导教师霍岩)
创作说明:作品以浓淡相宜的墨色展现了梅枝的苍劲及其旺盛的生命力。留白处似是无垠天地,营造出了空灵悠远的意境。点点白花傲雪般绽放,传递出了梅花坚韧高洁的精神内涵。
![]()
![]()
徐诗梦《幽响安知》《荷风雅韵》
(绢本设色、纸本设色,230厘米×180厘米、138厘米×69厘米,指导教师贾广健)
《幽响安知》创作说明:作品以超现实的叙事手法构建了一场深海与陆地的诗意对话,既是生物本能与人类文明的碰撞,又是隐喻未被听见的声音在暗处涌动;既是对现实不确定性的思考,也是对意外之美的期待。也许在混乱与惊悸的外表下,正酝酿着别样的生命乐章。《荷风雅韵》创作说明:作品描绘了荷花在清风中摇曳生姿的优雅意境。荷叶舒展如盖,荷花或含苞待放,或嫣然盛放。微风拂过,水波轻漾,荷茎坚韧挺拔,展现出了“清水出芙蓉”之姿。
![]()
盛雨婷《花影扶疏自满庭》
(纸本设色,240厘米×200厘米,指导教师贾广健)
创作说明:今年早春我再次前往西双版纳写生,首冠藤的花期是四月至六月,我先前完全不知道布在架上的这种绿枝竟会在春天开出如此繁密的粉色花朵。在惊喜之余,我便用手中的画笔将其记录了下来。取陆游诗句“花影扶疏自满庭”之意境,亦表达对冬去春来的感叹。
![]()
![]()
沈语哲《无尽夏》《火焰》
(纸本设色、绢本设色,110厘米×60厘米×3、200厘米×150厘米,指导教师周午生)
《无尽夏》创作说明:夏天对我来说有着非凡的意义,因为每到夏天我总会到姥姥家度过一段难忘的暑期生活。绣球花是夏日的象征,别名无尽夏,因此我以“无尽夏”来为作品命名。我使用了没骨技法进行创作,虽倾于工笔的形似,却不过多进行粉饰,而是力求写意的笔法。这样可以更好地描绘出绣球的玲珑和蝴蝶的轻盈。《火焰》创作说明:在大众的认知中,花朵往往是柔软的象征,但火焰花却是炽热坚毅的。当我第一次看到她时,就被那一抹抹散发着生命力的红所震撼。普罗米修斯将天火带到人间,我也将“火焰”从田野带入画中。盛开于酷暑中的她似乎也在提醒着人们,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下也是可以绚烂绽放的。希望这种“火”永不熄灭,像生活中的火焰一样散发着温度和光亮。
![]()
张心怡《重现——镜里西北风华图》
(绢本设色,200厘米×200厘米,指导教师李云涛)
创作说明:作品描绘了我于甘肃写生时的所见之景。胡杨挺拔,沙棘灿然,鼠兔穿野,鸮鸟翱翔,皆蕴含西北风物之灵。在作品中融入了青铜器与唐代陶骆驼,借一面古镜寓“照见”之意。以心观之,以手绘之,使古今风华在纸上重现,荒原苍茫与文明回响共映。
![]()
![]()
贾冰玥《素羽映锦霞》《荷风引素衣》
(纸本设色,138厘米×51厘米×2,指导教师周午生)
《素羽映锦霞》创作说明:琼枝映羽自清华,石上闲依度岁华。莫道春深无绝色,杜鹃如火衬梨花。《荷风引素衣》创作说明:双鹭亭亭,静立荷塘,羽衣胜雪;莲叶接天,芙蓉出水,风致天然。
![]()
应赛君《淡淡青山》
(纸本设色,190厘米×230厘米,指导教师周午生)
创作说明:是湖水?是棣棠?是湖边的小景?是,或者不是。一片没有波澜的水面,是未经风雨,抑或是看淡一切的心境。总之,此刻是安静的。
编辑:于永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