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是癌症的危险边缘,如果长期置之不理,将会是身体里随时爆炸的“定时炸弹”。
它通常长在黏膜表面,依附身体内部,比如胃、肠道、胆囊、子宫、鼻腔等部位。大部分时候,息肉都是悄无声息的。
不过,在癌变前,身体也会发出“报警信号”,有些【息肉】是可以提前感知并化解掉的。这几个部位的常见息肉要重视!
鼻息肉
【常见表现】鼻塞、鼻涕多、说话带鼻音、嗅觉减退,而且症状越来越重(鼻炎者除外)。
从中医角度讲,鼻为肺之窍,当肺道的能量郁积在鼻腔,造成气、血、痰堆积,逐渐就会变硬变大成鼻息肉。通常来说,鼻息肉癌变率减小,有症状时用药物调理即可。
调理这类问题可以从通窍行气、化瘀解毒入手。
临床常用鹅不食草调理鼻息肉,《小郎中学医记》:单味鹅不食草捣烂,塞鼻孔内,可以治疗鼻炎鼻不通气、鼻息肉。
【调理方法】用干品打成细末,用醋调匀,外敷于息肉上,一日数次。
胃息肉
【常见表现】上腹隐痛、消化不良,少数可出现体重下降、慢性腹泻等症。
胃息肉可以分为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以及癌变风险较大的腺瘤样息肉,癌变率高达30%~58.3%,发现就要切除。
胃息肉高发群体为50岁以上人群,建议这类人少吃容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像甜食、糯米、辛辣刺激食物、豆类等。这些食物会促进胃酸大量分泌,容易加速胃息肉形成。
【调理方法】饮食上,可以选择山药、萝卜、小米、南瓜等补脾胃类食物。另外,也可以针灸足三里、中脘、胃俞等穴,能改善胃息肉导致的恶心、呕吐、腹胀、食欲减退等症。
肠息肉
【常见表现】便血、黏液便、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便秘、口唇周围出现黑斑。
肠息肉主要分为两大类:非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95%以上的结肠癌都由其发展而来。一般情况下,发现有此类肠息肉,就要尽早切除。(肠息肉容易反复发作,切除后也要定期复查)
【调理方法】推荐食疗“菱粥”。准备带壳菱角20个,蜂蜜1勺,糯米适量;将菱角洗净破碎,放入瓦罐中加水煮成半糊状;加入适量的糯米煮粥,煮粥时加入蜂蜜调味吃。
菱粥有养益胃肠,解内热的功效,适用于肠息肉患者改善各种不适症。
胆囊息肉
【常见表现】右胁隐痛,或牵及右肩背、恶心、呕吐等症。
通常情况下,胆囊息肉多为良性,没有明显症状。但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就要立即切除,这很可能就是肿瘤性息肉发出的信号。
肿瘤性息肉多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它是胆囊癌前期的病变,恶变率约10%。如果显示直径超过1cm,癌变率可高达30%。
【调理方法】用艾条灸胆囊穴10-15分钟。(艾灸次数因人而异)
胆囊穴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直下2寸。有利胆通腑,清利湿热的作用,主治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子宫息肉
【常见表现】异常子宫出血,包括经间期出血、月经延长或不规则出血。
子宫息肉分为“宫颈息肉”和“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息肉是内膜过度增生导致的,癌变风险远超于宫颈息肉,且绝经后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绝经前女性。建议绝经后的女性定期检查,一经发现要尽早手术治疗,防止癌变。
【调理方法】用大黄、侧柏叶各50克,薄荷、泽兰、黄柏各30克,共研细末混匀,蜂蜜调成糊状,外敷下腹部痛处,每天1~2次,月经期停用。
参考文献:
[1]叶玲等. "胃息肉的临床特征分析与治疗决策." #i{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1.5(2011):4.
[2]宋雯等. "肠息肉发生发展与诊治研究新进展." #i{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1.9(2012):4.
[3]邬剑华, 唐一帆, and 蔡端. "胆囊息肉样病变338例临床病理分析." {肝胆胰外科杂志} 11.1(1999):3
[4]卢颖莹. "6个问题带您了解子宫息肉."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1(2024):86-8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