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都说医生是金饭碗、铁饭碗,这碗饭也不是那么好端的。
河南周口妇产科邵医生跳楼的事,让人不得不感叹,医生越来越难干了。
这起悲剧背后,是连续7个月的网络暴力、三起医疗纠纷的无端指责,以及一个优秀医生的绝望挣扎。
类似事件并非孤例,近些年几乎每年都有与医疗纠纷的相关事情爆出。有的是医生或者医院的责任,自身却不愿意承担责任,或者是在事故发生以后推卸责任,导致出现医疗纠纷。
但有的医疗纠纷还真的不是医生或者医院的责任,部分患者及患者家属在维权中则变成了医闹。
一些医闹认为只有闹才能让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自己,而部分医院为了息事宁人往往也满足了部分医闹的要求,这种局面导致医闹的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有的还给医生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2020年,陶勇医生被患者持刀砍成重伤,起因是该患者病情复杂,术后虽恢复了部分视力,但因对治疗效果不满而持刀伤人。这个事件的发生让很多人意识到医疗纠纷的复杂性,也引起了很多人对医闹的关注。
邵医生的这场悲剧尤为惨烈!
这场悲剧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医生群体面临的困境——既要承受无端的医闹,又要面对医疗改革带来的无形压力。
医生(图源@pixabay)▼
![]()
这次邵医生遭遇的三起纠纷中,根据媒体报道总共有三起事件:
第一起事件,产妇因羊水栓塞需切除子宫保命,家属签字同意后产妇顺利生女。事后家属以娶媳妇花费50多万、生女孩且产妇子宫切除致“绝后”为由,向医院和医生索赔100万。
第二起事件中,产妇执意顺产导致不良后果后反咬医院。
第三起事件中,有个两年前治愈出院的婴儿后来确诊脑瘫,家属连医疗鉴定都没做,就一口咬定是医生的错,说医院改了病历。
这些本可以通过法律或者专业鉴定厘清的事儿,却在社交媒体上演变成一场场网络暴力。
令人痛心的是,直到悲剧发生,网暴邵医生相关的视频才被下架。
这种环境下,医学人才的培养体系更显尴尬。
医生(图源@pixabay)▼
![]()
医学生的培养,本来便是个长周期、投入大的事情,一名合格医生的成长需要至少11年。与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年轻医生起薪普遍在3000-8000元之间,且要承受多重压力。
也难怪985海归教授在直播间里都说学医不要冲动,没有想好就“不要学医”。对普通家庭来说,十几年培养周期里,学费生活费要持续投入,孩子规培时拿着几千块补助时,同龄人可能早已工资上万。等医生能稳定反哺家庭时,往往到了不惑之年。
医闹事件的频发,医疗改革的压力,不禁让我们沉思,普通家庭的孩子在选择专业时不能只凭一时的热血或对职业的想象,更要掂量现实的重量。
教授说学医不要冲动,没有想好就“不要学医”不是不认可医生的价值,只是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选择专业时,既要结合个人兴趣,更要考虑现实问题。
学医要花很长时间培养,职业风险又高,可付出这么多,回报常常不成正比,这些压力,普通家庭通常很难扛得住。
很多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这是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问题。(文/小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