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一家高端餐厅被消费者“公开处刑”了,原因是这家人在餐厅拍了个6秒钟的视频,却被两个服务员站在身后盯着用餐,还发了很多微信告知不许拍视频。
这一下就激怒了来吃饭的小温一家人,小温心想:我花了三千多来吃个饭,还要受到这种对待?让顾客保持心情愉快不是你们最应该做的吗!
想到这里,小温也是愤怒的把这次用餐经历发到了互联网上,想让大家来评评理。
但她没想到的是,自认为理直气壮的一番行为,反而让广大网友觉得她无理取闹。
事情发生在上海一家主打板前料理的网红餐厅。小温和丈夫提前半个月预约,还交了每人 500 元的订金,就为了体验一把这家传说中 “食材会说话” 的高端料理。傍晚六点多,两人准时到店,看着厨师在面前行云流水地处理食材,小温觉得挺新鲜,随手拍了一段 6 秒的短视频,配文 “准备开饭啦” 发给了家人。
让她没想到的是,刚放下手机没多久,微信就收到了餐厅工作人员的消息:“您好,温馨提醒一下,我们这边是禁止拍摄视频的哦,拍照是可以的~”
小温有点懵,自己拍的就是厨师备菜的画面,既没拍其他客人,也没拍全景,怎么就违规了?她抬头想问问清楚,却发现刚才还在别处忙碌的两名服务员,此刻正一左一右地站在她身后的过道上,眼睛时不时往她这边瞟。
“那种感觉特别奇怪,就像吃饭的时候被人盯着看。” 小温后来回忆说,本来轻松的用餐心情一下子没了。她注意到菜单上并没有禁止拍视频的提示,询问服务员时对方才解释:“预约须知里写了的,禁止视频和直播。” 可小温记得很清楚,当时预约成功后收到的是一条带链接的确认消息,她只看了开餐时间,根本没点开链接看那 7 条须知。
这顿饭吃得格外压抑。厨师介绍菜品时,小温总觉得身后有目光,连夹菜都变得不自在。结账时看到 3621 元的账单,她更是觉得不值 —— 花了这么多钱,不仅没享受到放松的体验,反而像受了场 “监视”。回家后,小温在点评平台写下了这段不愉快的经历,给了个低分评价,没想到这下彻底点燃了矛盾。
餐厅很快就对这条差评发起了投诉,理由是 “顾客无理取闹”,声称预约信息里早就明确规定禁拍视频,是顾客自己没看规则在先。但平台最终驳回了餐厅的投诉,这场纠纷却顺着网线蔓延开来,成了全网热议的话题。
藏在链接里的 “霸王条款”?
随着事件发酵,越来越多细节被扒了出来。网友发现这家餐厅的预约须知确实堪称 “严苛”:除了禁止拍摄视频和直播,还规定不提供打包服务、不接待 10 周岁及以下儿童、禁止接打电话和外放音频。这些规则不像其他餐厅那样醒目地贴在门口或菜单上,而是藏在预约成功后发送的链接里,不特意点开根本看不到。
“这不是明摆着设陷阱吗?” 支持小温的网友愤愤不平,“花几千块吃饭,还得先考个阅读理解?” 有人分享类似经历:“上次去高端餐厅,预约时一堆条款看得头大,谁知道哪个会突然冒出来罚款。”
更有人指出规则本身就矛盾:“不让拍视频却让拍照,难道照片就不会泄露隐私和商业机密了?”
餐厅方面虽然拒绝了记者采访,但从投诉理由能看出他们的委屈:规则早就写清楚了,是顾客自己不看,事后还发差评抹黑,这锅不能背。
支持餐厅的网友也觉得有理:“高端餐厅讲究隐私,万一拍到其他客人怎么办?”、“厨师的料理手法可能是商业机密,不让拍视频很正常。”
还有人算了笔账:“人均 1600 元的餐厅,服务成本里就包含了隐私保护,遵守规则是基本素养。”
小温的行为遭到了很多网友攻击,毕竟餐厅已经提前说了不允许拍照,甚至通知都通知的很温和,为了照顾你的面子还是全程微信沟通,怎么还会把这事儿发到网上,这不是网暴自己吗。
回到小温的遭遇,最让人不舒服的或许不是 “禁拍视频” 的规则本身,而是餐厅处理问题的方式 —— 从隐藏规则到监视行为,再到投诉差评的强硬态度,都透着一股 “店大欺客” 的傲慢。正如一位网友总结的:“好的服务是让你舒服地遵守规则,而不是让你在规则下感到屈辱。”
这件事也给所有消费者提了个醒:高端消费更要擦亮眼睛,看清预约条款和商家规则,遇到不合理要求要敢于说不。毕竟,花钱是为了享受,不是为了受气。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是会当场理论,还是默默忍受?你觉得高端餐厅应该有哪些特殊规则?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经历。餐饮消费的这些事儿,从来都不只是花钱吃饭那么简单,里面藏着的是商家的良心,也是消费者的权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