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消息,8月15日,特朗普和普京将在美国的阿拉斯加进行会面。就此次会晤,美财长贝森特预测了结局,他说“特普会”一旦失败,美国会加强对俄罗斯的石油制裁,届时中国的风险会随之增加。
另外说到中国,贝森特回忆了如下场景:不久前他和特朗普一起参加了在加拿大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贝森特询问这些国家,是否愿意因为购买俄罗斯石油,对中国商品征收200%的关税?
结果这些欧洲人都低下头沉默不语,这让贝森特很恼火,用贝森特的话说:他们每个人都在低头看自己穿的是什么鞋。
![]()
这句略带调侃和讽刺的抱怨,却深刻地反映出欧洲国家在面对美国提议时的犹豫与权衡。
欧洲人比美国人看得清楚
当美国财长贝森特提出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的提议时,欧洲人集体沉默,并非是懦弱或无主见,而是他们比美国人更清楚当下的国际形势以及中国的真正实力,明白与中国交恶对自身意味着什么。
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几十年前那个积贫积弱的国家。经过数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济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完善的产业链。2023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6.06万亿元,同比增长5.2%,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这样的经济规模和增长潜力,使得任何一个国家在考虑与中国发生经贸摩擦时,都必须慎之又慎。
![]()
欧洲国家与中国有着广泛的经贸往来,中国是许多欧洲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以德国为例,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23年,中德双边贸易额达到2454亿欧元,德国向中国出口了大量的汽车、机械等产品,同时也从中国进口了众多的电子产品、纺织品等。如果欧洲国家听从美国的提议,对中国商品征收200%的关税,那么必然会引发中国的反制,这将严重影响欧洲国家的出口贸易,对其国内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科技领域,中国近年来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在5G、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欧洲国家在这些领域与中国有着广泛的合作,许多欧洲企业都与中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研发和市场拓展。如果因为制裁中国而中断这些合作,欧洲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发展也将受到阻碍。
欧洲人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强大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符合欧洲国家的长远利益。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利益相互交织,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
试图通过压制中国来获取利益,最终只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此,即便美国再起哄,欧洲国家也不会再蛮干,不会轻易压制中国,而是会更加注重与中国的合作与对话。
中美关税战或许是特朗普第二次上任来最“憋屈”的一战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由来已久,而关税战则是其中最为激烈的表现形式之一。在特朗普第二次上任后,中美关税战的发展似乎并不如他所愿,甚至可以说是一场让他感到“憋屈”的战斗。
据中美双方在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结束后的第14天,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办公室内,大手一挥,在一份重要的文件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正式宣布对中国加征的24%关税继续暂停90天执行。这一决定是在距离中美原定的关税暂停期正式结束仅剩几个小时的时候做出的,这充分说明特朗普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进行了非常复杂的心理斗争。
![]()
早在7月底,中美第三轮会谈正式结束。据央视新闻报道,中方代表在会谈结束后阐述了核心内容,双方围绕两国元首此前达成的共识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最受瞩目的便是双方同意将美方已暂停的24%对等关税部分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
另一方面,中国根据此前日内瓦会谈中达成的共识,暂停或取消针对美国的一部分非关税的反制措施。
中国的这一举措释放出了积极信号,显示出中国愿意在双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上,逐步缓和经贸摩擦,推动双边关系重回正轨。非关税措施往往在经贸博弈中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中国在这方面的调整,有助于营造更加公平、开放的贸易环境。
![]()
特朗普政府原本希望通过加征关税等手段,迫使中国在经贸谈判中做出更多让步,从而实现美国的利益最大化。然而,中国在关税战中始终保持着冷静和坚定,既不主动挑起冲突,也不畏惧对方的施压,而是采取了有理有据、有节的反制措施。中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这为中国应对关税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当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时,中国可以通过扩大内需、开拓其他国际市场等方式来缓解压力。
同时,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减少了对美国技术的依赖,这也使得美国通过技术封锁等手段压制中国的企图难以得逞。在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政府发现,通过关税战来迫使中国屈服的难度越来越大,反而自身也承受着来自国内企业和民众的压力。
![]()
许多美国企业因为关税的增加,导致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甚至失去了中国这个重要的市场。美国民众也因为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而受到影响。
因此,特朗普在关键时刻决定继续暂停对中国加征关税,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他在这场关税战中面临的困境。这场关税战或许成为了他第二次上任以来最“憋屈”的一战,因为他既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压力。
美财长对中国的态度显然改变
在中美经贸摩擦的过程中,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种变化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在经贸博弈中展现出的强大实力与坚定立场。
![]()
今年4月,美国单方面实施34%的“对等关税”,次日更是将额外关税提升至145%,这种近乎疯狂的“极限施压”,试图复制其在与其他国家谈判中“以快打慢”的战术,妄图迅速迫使中国在经贸谈判中屈服。然而,中国的回应迅速且坚定,迅速将关税反制提升至125%,用实际行动向世界宣告“奉陪到底”的决心。
当时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采访时满脸疑惑,对中国的强硬反制表示难以理解,惊叹:“中国是唯一一个敢和美国叫板并让事态升级的国家。”
在他看来,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在与其他国家的经贸谈判中往往能够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国家大多会选择妥协。但中国的反应却超出了他的预期,让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但随着中美经贸谈判的持续推进,特别是在第三轮谈判后,贝森特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他在一份报告中对中国的称呼改变了,称中国为“伟大国家”。在联合声明公布后,他更是不得不对中国再次刮目相看。
![]()
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以及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让美国不得不重新评估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的庞大市场,消费潜力巨大,这对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来说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许多美国企业都在中国市场有着巨额的投资和可观的利润,他们不希望因为中美经贸摩擦而失去这个市场。
贝森特的态度转变,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在这场经贸博弈中已赢得了对手的尊重。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经贸摩擦,同时也坚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种坚定而理性的态度,让美国认识到,与中国对抗没有赢家,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一直想着压制中国,最终都会狼狈收场,显然欧洲人已经懂得了这个道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