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张医生和朋友们分享了有关颅内动脉瘤的形成过程,这篇作品的阅读量用我们东北话说,也就那么回事吧!大概是因为这种知识比较冷,关注的朋友就不太多。可是,那篇作品不小心被我们的院领导看到了,给张医生一顿表扬。参加工作的朋友都知道,领导表扬,真不一定是好事,这不,刚刚表扬完,就开始指导工作,张医生,你讲的还不够全面,再创作3篇相关的作品,把这个板块完善一下。
![]()
听完领导的指示,张医生有点傻眼,现在手里还有一大堆约稿没有写完,您可倒好,上嘴皮一碰下嘴皮,一下子又是3篇,这样下去,欠下的约稿,到底啥时候能写完?不过抱怨归抱怨,领导安排的任务还是不能推脱,必须完成,今天咱们就继续来聊颅内动脉瘤。
之前张医生和朋友们强调过,颅内动脉瘤是藏在大脑里的定时炸弹,平日里相安无事,一旦发生破裂,往往是灾难性的,还记得以前的一位上级医师跟张医生强调过,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大约有1/3的病人会当场死亡的,根本来不及救治。剩下的病人如果发生再次破裂,死亡率就会提升至50%。没错,这种瘤子如果不干预,它会破了又破。
虽然这个数据并不是那么准确,但它从另外一个角度让我们了解了动脉瘤的可怕之处。聊到这里,有一个问题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想过,颅内动脉瘤如此可怕,在生活中,哪些人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呢?我们换句话说,哪些朋友属于这类疾病的高发人群,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提前检查,及早发现呢?我们可以将危险因素分为两类:
![]()
一、先天或难以改变的因素,用咱老百姓的话来讲,这类病因不怨我,常见于3类朋友:
1、有家族史的朋友,这是最重要的高危因素之一。如果你的直系亲属中,有两位或以上患有脑动脉瘤或因之发生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那么您就是最高危的人群,强烈建议进行筛查 。这里有个知识点,所谓的直系亲属,指的是父母和兄弟姐妹。其他人都不算。
2、患有特定遗传性疾病的人群,例如多囊肾病、马凡综合征等结缔组织疾病的朋友,他们的血管天生就比较脆弱 ,非常容易发生颅内动脉瘤。
3、年龄与性别,随着年龄增长,血管老化,风险随之增加,通常建议40岁以上人群提高警惕 。此外,女性的患病率略高于男性。这里就不得不提醒40岁上下的女性朋友,如果有时间,做个这方面的检查,花不了多少钱,给自己留份保障。
![]()
聊完了先天难以改变的因素,咱们再来看一看第二种:
二、后天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聊到这里,张医生就不得不提醒朋友们,太多的人把自己的健康交给命运,很多疾病看似突然发生的,其实它早就在生命中埋下了隐线,灾难从来都不是突然发生的,它只不过是被突然发现了而已。抱怨的话就不多说了,这些可以改变的因素有4种:
1、高血压:这是脑动脉瘤形成和破裂最重要、最明确的可干预危险因素 。长期过高的血压,就像给血管持续加压,极大地加速了血管壁的损伤和动脉瘤的形成过程。这也是朋友们最容易理解的危险因素。
2、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诱发和加剧炎症反应,是动脉瘤的独立危险因素。也就是说,其他因素都不存在,单纯吸烟这一种因素,就足以导致动脉瘤的发生。正因如此,戒烟是预防颅内动脉瘤的关键一步 。
![]()
3、长期大量饮酒:酒精同样会对血管造成损害。还有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脂等,虽然不是直接原因,但它们会影响整体血管健康,为动脉瘤的发生创造温床。
到这里,关于这个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原因和危险因素就基本讲完了,熟悉张医生的朋友都知道,我们总是说,未雨绸缪比什么都重要,那么,面对这么危险的疾病,我们该如何预防呢?张医生想和朋友们说的是,对于这颗藏在颅内的“炸弹”,我们并非束手无策。积极的预防和及时的筛查,是避免悲剧发生的最好策略。
在这两种策略中,主动筛查,让动脉瘤无处遁形,是最为关键的。对于上面我们提到的高危人群,尤其是有两名或两名以上直系亲属患病史的朋友,医学界普遍建议进行主动的脑血管筛查。聊到这里,第二个问题就出现了,预防颅内动脉瘤,我们该做哪些筛查呢?主流的检查方式有3种。
![]()
张医生最为推荐的是磁共振血管成像,这是目前公认的首选无创筛查方法 。它没有辐射,无需注射造影剂,安全性高,可以清晰地显示脑血管结构,非常适合用于健康人群和高危朋友的定期筛查。
第二种是CT血管造影,这也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检查,成像速度快,图像清晰度高,尤其在急诊情况下价值巨大。但它需要注射造影剂并有少量X射线辐射 。
第三种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就是张医生总是提到的DSA,这是诊断脑动脉瘤的“金标准”,可以提供最精确的动脉瘤形态和血流信息 。但它是一种有创检查,需要将导管插入血管,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不作为常规筛查手段,通常用于确诊或制定治疗方案。
![]()
聊到这里,问题又出现了,这种筛查应该多久查一次呢?今天由于时间关系,咱们就卖个关子,毕竟,领导要求写3篇,咱们刚写完一篇,讲的太多,完不成任务,可是要扣绩效的。
好了,今天的问题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咱们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