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还在放狠话,说要像对付印度一样,对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加征 25% 关税——下一个可能就是中国。结果转眼风向就变了:白宫犹豫了,担心制裁会影响中美贸易谈判。难道特朗普突然慈悲为怀?别急,这事儿要是只看表面,你就掉进他的局了。
表面是关税犹豫,本质是战略盘算。制裁印度时,特朗普毫不手软,总关税飙到 50%,震得印度企业直喊吃不消。但轮到中国,美国动作就慢了半拍。原因并非“友好”,而是中国在关键领域的杠杆太大。
![]()
比如稀土,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上说一不二。美国的芯片、军工、能源转型都离不开稀土——真惹急了中国,美国的高科技产业链会“断粮”。特朗普可以打贸易战,但真把自己的供应链掐死,那就是“搬石头砸自家脚”的经典案例。制裁的威慑力也在衰退。别忘了,特朗普的制裁不仅仅是对中国,还指向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但如今的国际格局和十年前完全不同。中俄经济纽带更紧密,金砖国家内部协调速度比想象中快。巴西、南非等成员在美方放风制裁消息后,几乎立刻表态支持中国。制裁的“连锁恐吓效应”在衰减,美国要同时对抗一个经济体量接近自己的中国、一个能源大国俄罗斯、以及一个覆盖全球人口的金砖组织——这是政治豪赌,不是单纯的贸易操作。
![]()
换句话说,制裁从过去的“大棒”,正在变成一根可能反弹的“弹簧”。
白宫的多重算计:贸易、俄乌与选票。中美贸易谈判的缓冲期,三轮会谈好不容易有点进展,贸然制裁就像刚煮开的火锅里泼冷水——瞬间凝固。特朗普当然明白,留点空间才能继续讨价还价。俄乌冲突的筹码平衡。普京松口与否,中国的态度有分量。这个时候贸然“敲打”中国,相当于在谈判桌上掀桌子——停火进程直接黄。特朗普的剧本,说想访华,却摆出“欲擒故纵”的姿态,不是真不想来,而是等着中国“再请一次”。此时制裁就等于自断外交台阶。
而幽默背后,是不变的博弈本质。特朗普暂时收手,不代表未来不会出手。对中国来说,这更像是**“暂存的威胁”**——可能在贸易谈判遇冷、中俄合作深化时,被重新拿出来用。更有趣的是,美国国内的经济格局也在推着特朗普谨慎行事。中美贸易额虽下降,但供应链并未完全“分手”,很多美国进口商品只是换了“越南”或“墨西哥”标签绕道进来。这种“去全球化”的表面文章,实际上是供应链大搬家,而不是彻底脱钩。
![]()
特朗普留的不是情面,而是筹码。这盘棋里,特朗普的目标不是放中国一马,而是把中国留在谈判桌前,同时维持足够的压力。制裁是工具,不是目的。美国不会因为一次会谈就改战略,中国也不能因为一次收手就松防备。未来的挑战在于,我们要用稳定的经济韧性和供应链安全,把“筹码”变成“护身符”。毕竟,在特朗普的世界观里,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下一笔交易的对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