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过
高温再加码
慈溪大地开启“上蒸下煮”模式
游泳、冲凉成为人们消暑的热门法宝
但畅游过后
你的耳朵有没有发出过这样的抗议信号?
隐隐作痛?
听不清声音?
闷闷胀胀,感觉被堵住了?

宝子们,注意啦!
如游泳后出现上述症状
你的耳朵可能“中招”了
耳朵进水本身是不会引发严重疾病
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增加耳部感染的风险
推荐“游泳,耳进水急救法”
赶紧转发给你的游泳搭子吧
游泳前的预防措施
● 选择合适的耳塞
选择防水性好、贴合舒适的游泳耳塞。
硅胶或定制款效果更佳,能有效阻挡脏水。
● 佩戴泳帽
泳帽选择能包住耳朵的款式,减少水流机会。
游泳时的技巧
● 避免仰泳
仰泳时耳朵容易直接接触水面,进水风险较高,可选择蛙泳、自由泳等泳姿。
● 缓慢入水
跳水或潜水时捏住鼻子,避免水压冲击耳道。
● 减少头部入水时间
游泳后的处理
● 及时排出进水
头偏向进水耳一侧,单脚轻跳,利用重力引水流出。
将进水耳向下,用手掌紧压耳廓再松开,形成负压吸出水分。
在耳道口轻塞棉球(勿深入),倾斜头部让水自然吸出。
● 保持耳道干燥
距离耳朵30cm以上,用低档暖风吹耳道(约30秒)。
使用含酒精的游泳专用耳滴剂,滴入后倾斜排出,鼓膜穿孔者禁用。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选择头带式儿童专用耳塞,游泳后检查耳朵是否潮湿。
耳部手术/中耳炎患者:游泳前咨询医生,必要时使用防水耳贴+耳塞双重防护。
易感染者:游泳前后使用预防性滴耳液。
这些“排水”操作,医生看了直摇头!
-❌ 勿用棉签深入耳道
风险:可能将水推得更深,或划伤耳道引发感染。
-❌ 避免用力拍打耳朵
风险:可能损伤鼓膜。
![]()

若出现耳痛、流脓、听力下降或持续闷胀感,可能已引发外耳道炎(游泳耳),需及时就诊,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治疗。
预防的关键在于 “密封+干燥”。
做好这两步,就能享受清爽无负担的冲凉、游泳啦!
来源|健康慈溪发布
编辑 | 朱佳怡
审核|吴奇林 胡孟才
慈溪·智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