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现场
8月2日下午,中国国家博物馆书画院院长、研究馆员杨军为学员带来题为“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停云馆帖》鉴赏”的专题讲座。杨军从刻帖源流追溯《停云馆帖》之由来,系统阐述该丛帖的刊刻、编目、原石流传、刻本递藏及中国国家博物馆入藏始末,并深入辨析其文刻本与章刻本之差异,为学员鉴赏刻帖提供了重要经验参照。
![]()
授课老师与学员合影
![]()
讲座现场
刻帖活动由宋代官方主导转向明代文人或藏家私人推动,构成《停云馆帖》诞生的时代语境。相较于侧重抒发情感的碑刻,刻帖聚焦于书法墨迹的保存与传承,旨在延续前代名贤书翰法度。北宋《淳化阁帖》的问世,无疑为后世系统整理古代书迹确立了范本。
“停云馆”乃文氏书斋,初由文徵明之父文林于明弘治五年(1492)设于苏州,其名源自陶渊明《停云》诗意,蕴含淡泊名利、诗酒自适之旨趣。文林逝世后,文徵明承袭“停云馆”,虽经撤停而复设,终使其成为文徵明艺文创作之所,亦为《停云馆帖》辑刻之地。
《停云馆帖》素以文徵明甄选、汇集历代书家经典之作著称。然考诸史实,参与者尚有其子文彭、文嘉等,选录摹刻历时二十三载。因此,该帖亦可视作文氏家族诗书画艺传承之重要物证。
现存《停云馆帖》主要有文刻本(原刻本)与章刻本(章简父重摹本)两类。经考订,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属文刻本。此本历经朱彝尊、张照、陈自新递藏,复由潘植、朱逢泰、叶志诜与叶名琛父子及番禺章氏庋藏,曾为朱启连、周莲观览题跋,后归漆琪生收藏,入藏庆云堂,最终由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购藏,成为其重要馆藏之一。
![]()
学员提问与分享现场
此外,杨军援引其他刻本实例,通过细节比勘与现象分析,指出鉴定《停云馆帖》时需关注的关键问题,深化了学员对书法刻帖的认知。在互动环节,他表示,撰写书法批评文章需深厚学养积淀,主张研究者应持续关注并深入思考中国古今书法作品,勇于提出学术问题。同时,他提醒学员注意行文立场,应秉持理性批判态度,避免情绪化表达。
来源:中国美术报
编辑:于永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