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社保新规强制全员社保”有关的话题,老头从一个老理工男的角度,结合公开数据,写了几篇文章,今天的文章是老头关于这个话题的最后一篇,希望文章能够分享给大家。
严格地说,这次人社部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并非新的规定,而是对《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险法》中的条款进行了细化和强调,目的可能是想清除一直存在的某些“灰色地带”,堵住某些漏洞。
从老头身边的具体例子来说,有的不良企业必须严格征缴,有的小微企业,则需要手下留情,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
与社保有关的基础信息
这一新的解释,引发了社会热议。网络上也不乏“不是我需要社保,而是社保需要我”这种调侃的段子。
当前我们正在缴纳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社保”)的人大致分为以下两类:
城镇职工: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各类企业的在职人员以及按照城镇职工进行社保缴纳的个体户、自由职业者等。(注:2018年之前“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 进行单独统计,从2018年开始合并到城镇职工统计范围)
城乡居民:包括城镇无固定职业的居民、未达到领取条件的农村居民(有的可能已经超过60岁)、自由职业者。
另外,还有大量无社保的农村60岁以上老人,他们也归属于城乡居民。
![]()
![]()
截至2024年末,总就业人口7.34亿人,全国参加社保的总人数(包括离退休人员和领取城乡社保的人员)共10.66亿人。
其中,大约3.87亿人正在按照城镇职工标准缴纳社保,按照城乡居民标准缴纳社保的有3.58亿人;正在领取城镇职工养老金的离退休人员1.47亿,领取城乡居民养老金的约1.8亿人。
上述四类人员的数量合计为10.72亿,与参保总数的10.66亿人基本相符(可能存在四舍五入的误差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2024年年末全国人口140828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本文所称社保)和医疗保险的分数分别为10.66亿和13.26亿人。
综上数据估算,尚未参加社保的人数约为2.6-3.4亿人。
普通人更需要社保
普通人,特别是低收入的普通人群更需要兜底性质社会保障。
核心因素之一,他们的风险抵御能力较弱,一场大病、一次失业即可致贫。相较于高收入群体,普通人积蓄有限,一旦遭遇疾病、失业、工伤或养老等风险,极易陷入经济困境甚至返贫。
社保作为强制性的社会共济制度,通过汇聚社会资源,为参保者提供基础医疗报销、失业救济、工伤补偿及稳定养老金,实质是为普通人构建了一张兜底的社会安全网。
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弥补了个人抗风险能力的不足,确保每一个人都能保证基本生存与尊严,这也是现代文明社会中公平的重要体现。
没有社保,普通人面对生活重大冲击将更为脆弱无助。
为什么社保需要我?
资料一:
养老金并轨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统一从养老保险资金池里面发放。
2024年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平均养老金没有直接的数据,一般都能达到六七千元钱以上;2024年企业退休职工平均养老金是3250元左右;2024年非退休职工的城镇居民平均养老金约为234元;2024年农村养老金的数额因地区而异,最高的是上海1490元,最低的大约是河北120元。
资料二:
社保断缴的现象早就存在。
2016年2月29日,“经济参考报”发表文章《专家:每年3000万人断缴养老保险 建议费率砍一半》。
![]()
文章中提到了几位专家的发言: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目前我国的社保费率超过了40%,明显高出发达国家,建议迅速降低五险一金费率,主要是养老保险,在十年之内要下降一半,单位缴费从现在的20%降到10%。
姚余栋还提到,企业的缴费比例过高,负担过重,影响了国内99%的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也制约了工人的薪酬增长。
姚余栋认为,养老基金缺口将在15年之后出现,因此要抓住15年的这个机会,加速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等一系列改革,先把社保税率降下来。(2016年的15年之后,是否意味着2031年左右?)
注:关于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笔者仅查询到2021年的数据,2021年基金投资运营规模1.46 万亿元,当年投资收益632 亿元,折合年化收益率仅有4.33%。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所长金维刚:目前养老保险缴费压力主要来自传导效应,经济下滑时,企业不景气,缴费能力下降。同时,很多个人的收入受到影响,缴费能力也在下降,最近这几年每年都有3000多万人中断缴费。
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曾提出,国家应拿出15万亿国有资本用于降低社保缴费率,“按照现有社保基金收益率8%以上,15万亿的8%就是1.2万亿,现在社保每年支出2.1万亿,大体上可降低57%的社保缴费率。”
自2014年以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一直在不断扩大,征缴的保险费已经不足以覆盖当年的支出。根据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的预测,即使加上财政补贴的部分,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结余也将在2035年耗尽。
注:2014年为养老金并轨的第一年,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为了延缓耗尽的时间,延长缴费期限、提高退休年龄就成为必然。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保体系?
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有效率的社会保障体系。
而不是只有少部分人在职时享受高工资、高福利,退休拿着高额养老金,大多数人拼尽全力“996”、“007”的同时,还要与那些高工资、高福利的人同样缴纳养老金,退休后只可怜巴巴的两千左右块养老金……
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休养老金,实行两种不同的制度。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不同:
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由财政统一筹资;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支付,机关事业单位由财政统一支付;
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差距大概是3-5倍。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收入替代率,已经远超80%。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企业的养老金替代率却呈现逐渐走低的趋势,从改革初期的超过60%降低至目前不足40%的低水平。
两个企业和两个退休人员的真实数据
两个企业和两个退休人员的真实案例,来自笔者的身边。
企业一:某大型民营超市,以收银员为例。
收银员共十余人,分为两类(每类人数不详),缴纳社保者到手工资约2400元左右(超过了本地最低工资),由银行代发打入个人账户;不缴纳者到手工资约2900元左右,直接发放现金。
2024年山东省最低社保缴费基数为4416元,缴费比例为: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20%,个人缴费比例8%;医疗保险分别为10%和2%;失业保险分别为1%和0.5%;工伤保险只有单位缴纳0.5%。
合计单位应缴纳31.5%,计每人每月1391.04元;个人缴纳10.5%,计每月463.68元;总计1854.72元。
点评:不缴纳社保,员工到手工资多了500元,企业则减少支出1400元。对于这种企业,的确必须严格征缴!
企业二:某个体小型汽车美容店
由两对来自安徽农村的35岁左右的夫妻合伙开办,雇用了3个老乡共7人,已经经营了七八年的时间。其中一个家庭租住笔者一个外地朋友的闲置住宅,笔者偶尔会协助处理部分事务,故略有了解,他们在安徽本地缴纳农村居民的相关社保。
开始几年,房租是半年付,感觉手头较宽裕;从2022年开始,协商朋友房租月付,很及时;去年上半年开始,偶有拖欠房租,虽不及时,尚能补足。
帮他们算一笔帐,按照山东省最低社保缴费基数计算,7个人需要每月每人缴纳社保,每人每月将增加支出1812.78元,7人共增加12689.46元,年增加费用支出15.23万元。
点评:如果对他们进行严格征缴,估计他们只能关店了。建议出台相关政策对他们进行帮助和扶持。
退休人员一:女,大专毕业,无职称,某建筑总包一级企业中层,工龄31年,2022年50周岁退休,有视同缴费工龄2年,缴费期间全部按照缴费基数(不是最低缴费基数)缴纳,没有中断,2015年起按照实际税前月薪(约11000元)进行缴费,退休时到手3100元左右。
点评:按照退休前实际收入计算养老金替代率,只有28.2%。
退休人员二:女,大学毕业,退休前为市某局下属事业单位普通职工,中级职称,工龄31年,2023年55周岁退休,有视同缴费工龄20年,退休前税前工资不到10000元,退休时到手超过10000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工资是否超过在职时的工资,取决于个人的具体情况和当地政策。虽然有一部分退休人员的退休工资确实超过了在职时的工资,但这并不是普遍现象。)
点评:按照退休前实际收入计算养老金替代率,超过100%。
同样是31年工龄,同样是正常退休,一个正常缴费27年,一个只缴费10年,按照退休前实际收入计算养老金替代率分别为28.2%和超过100%。
![]()
![]()
最后只有一个问题:缴还是不缴?
这个问题,需要每一个人认真思考才能回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