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老人家讲,从前在襄阳有一个名叫黄三的懒汉,每日偷鸡摸狗,游手好闲,虽说没干过什么伤天害理的坏事,但也是走哪都遭白眼,被人看不起。
黄三对此习以为常,每天我行我素,嘻嘻哈哈,披着褂子,趿拉着鞋,到处闲逛。
这一天,黄三和人打牌,手气不好,不光输光了仅有的几个铜板,连裤子也当给了别人。
黄三心有不甘,想起山上有一座尼姑庵,决定到那里碰碰运气,借一点值钱东西回来翻本。
![]()
说来不巧,等到黄三来到尼姑庵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大门紧闭,没有一个香客。
无奈之下,黄三只好躲进庵门下,用力拍门,大喊大叫。
老尼姑颤颤巍巍出来,隔着门缝警惕地说道:“本庵已经闭门谢客,何况你还是一个大男人,怎么进来避雨了,赶快走吧!”
说罢,老尼姑转身离去,不管黄三如何砸门,只当做没听见。
黄三冻得浑身打颤,上下牙床乱磕。心中顿生恨意,心里想:你不让我进去,我偏要进去。看看你能奈我如何?
想到这里,黄三围着尼姑庵转了一圈,发现侧墙边长着一棵歪脖树,树枝伸进墙内。于是三下两下爬上了树,悄悄溜了进去。
黄三蹑手蹑脚进了院子,琢磨着大殿就是泥塑佛像加上一些破铜烂铁,实在值不了什么钱。要借东西还是要到后院,尼姑们天天享受香火,肯定还藏着一想值钱玩意。
![]()
黄三顺着墙角往后院走,没走几步就听到小孩的哭声。心中先是一惊,而后狂喜。
尼姑庵里居然有小孩哭,不用多说,一定是年轻的尼姑不守清规,与人发生私情,这才生下这个孩子。若是对外传出这样的丑事,整个尼姑庵一定会名声扫地,成为笑柄。自己为何不以此为要挟,得点好处呢?
黄三越想越得意,腰板也硬了起来。顺着声音寻了过去。
隔着窗户,只见一个年轻的尼姑正坐在床头,怀中抱着一个不到半岁的孩子。
黄三嘴角撇出邪魅笑容,当即站在门口大喊道:
“我还以为这里是什么佛门净地,没想到一样藏污纳垢,还玷污佛祖名誉。你们若是不给个说法,我马上就去报官。”
这一声吼叫如同惊雷,不但吓得孩子哭得更大声,连年轻的尼姑也惊慌失措,瑟瑟发抖。
老尼姑听到动静,连忙走过来,知道丑事已败露,立刻跑过来,陪着笑脸给黄三道歉,让他切莫声张。
![]()
原来,哄孩子的年轻尼姑之前是个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不料被一个姓李的秀才花言巧语蒙蔽,两人偷食禁果之后意外怀孕,李秀才却脚底抹油不知去向。
无奈之下,大小姐只好寄身于尼姑庵,偷偷生下孩子。
“这件事千万不要告诉任何人,老身不会忘记施主的大恩大德。”
说罢,老尼姑把黄三拉到一间小屋,又是一番菩萨保佑,好人一生平安的恭维话,拿出一包金银首饰作为谢礼。
黄三乐得嘴巴都合不拢,伸开双臂就想将这些金银首饰收入怀中。可谁知老尼姑喊了一声,“慢,老身还有一个要求。”把他又给愣住了。
天下没有白送的好处,老尼姑的要求说难不难,说简单不简单。让黄三把这个孩子带走,送给一个好人家收养。
![]()
黄三是个光棍,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哪里懂什么照顾孩子,可是又舍不得那些金银首饰。想来想去,把牙一咬,把心一横。当即点了点头。
老尼姑顿时轻松许多,唱了一声佛号,把小孩抱过来,亲手交给黄三。趁着他还没反应过来,就把包袱挂在他的脖子上,送他出了门。
此时,雨已经停下,黄三昏头昏脑走了几步,这才醒过神,明白自己中了老尼姑的计,可是一回头,尼姑庵大门紧闭,不管他如何破口大骂,也是听不到一点回应。
没有办法,黄三只好抱着孩子,一路琢磨如何解决这个孩子。
走到半路,黄三遇到一个过路的商人,见他身后背着一个小孩,有些不解地说:
“你一个大老爷们怎么背着一个小孩呢?”
![]()
黄三眼睛溜溜一转,编出了一个谎话。
“我老婆生完孩子没多久,就病死了。可怜我一个大老爷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说来也巧,商人正好没儿没女,见这个孩子长得灵巧,顿时起了念头,想留下这个小孩,当做养儿。
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黄三求之不得,立刻把孩子给了商人。
商人欢天喜地拿出十两银子作为谢礼,又问清了黄三姓名住所,两人就此分道扬镳。
靠着这些财宝,黄三不但还清了债务,还买房置地,从此过上了安乐日子。
老天不亏善心人,或许是认可商人的善举,自从商人收养这个孩子,没过几年,他的生意越来越兴隆,而且还又生下了一个亲生儿子,乐得商人眉开眼笑。给养子取名来福,如同亲生儿子一般看待。
虽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不是亲生兄弟,始终有隔阂。
商人的亲儿子长大以后,天天埋怨父亲犯糊涂,自找麻烦不说,将来还要把家产分给外人,让自己得不到好处。
![]()
商人一想,这话虽然混账,但也没错。但毕竟养育多年,有了感情,真要是赶走,也于心不忍。
于是,商人暗地里藏了一些金条,埋在一个花盆里,上面培上土,栽上花。没告诉任何人。
这一天,亲生儿子喝醉了酒,对哥哥来福破口大骂。闹得鸡飞狗跳,全家不和。
商人含着眼泪对来福说:“儿呀,不是爹不心疼你,你也要理解我的苦衷呀!”
来福从小聪明懂事,知道这个家待不下去了,当即跪在地上失声痛哭,给父母磕头认错,舍不得离开他们。
商人摆摆手说:“行吧,你的心意我收了,带着那个花盆赶紧走吧。也算是咱们相逢一场,留个念想。”
说罢,商人告诉来福,亲生父亲名叫黄三,住在襄阳,让他赶紧去认亲。
亲生儿子看见来福只是带走了几件衣服,以及一个花盆。也没为难他,痛痛快快放他走了。
![]()
来福抱着花盆走了。走到半路,一不小心脱了手,花盆落地碎成瓦块,露出里面的金条。
来福一见,又惊又喜,这时才知道养父是有意给他这些金银,让他安家度日。
他又走了很多日子,好容易才打听着父亲黄三的下落,跑上门认亲。
黄三这些年吃喝玩乐,又败光了家产,过上了光棍的生活。正发愁以后如何生活,正好遇见来福。听完来龙去脉,心中激动不已,紧紧握着来福的手不松开。
“我的儿呀,我不是你的生父,但我却知道你的母亲是谁!”
说完,黄三带着来福来到尼姑庵认母。
老尼姑见到当年的弃婴变成了英俊小伙子,也是十分惊讶,连忙将他的母亲喊了出来。
![]()
母子相见,又喜又悲,大哭了一场。老尼姑觉得黄三当年歪打正着解决了一个麻烦事,现在又让母子团圆,一定是佛祖做出的安排。于是拍板做主,让尼姑还俗下山,和黄三结为夫妻。
黄三也觉得这件事妙不可言,从此洗心革面,对待来福如同亲生儿子一样。从此,父子相亲,夫妻相爱,成了和睦恩爱的家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