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国家都曾入侵中国,为何中国人民最痛恨日本?”
这一问题,海外的学者和网民每年都会反复提出,表面看似浅显,实则深藏着血与泪交织的历史创伤。
![]()
有人认为这是中国人的“记性太好”,也有人觉得是日本“道歉不够诚恳”,更有一些人置身事外,高谈阔论“宽恕”之道。
但,真的是“中国人太过计较”吗?
若这些异国人士愿意深入了解日本对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便不会提出如此疑问。
![]()
01
提到侵略中国,日本并非孤例。英国用炮火轰开了中国的大门,鸦片战争之后,不仅掠夺了巨额白银,更打开了中国的市场。
法国掠夺了圆明园中的珐琅器,将战利品挂满国王的起居室,八国联军焚毁京城、刮取铜缸,迫使清政府签署《辛丑条约》。
![]()
俄国则不断要求割让土地,成为中国历史上侵占领土最多的国家。
尽管这些国家的侵略行为令人发指,但大多在掠夺后选择撤离,虽然伤害深重,却未彻底摧毁中国的根基。
而日本则截然不同,它的目标并非仅仅是占领土地、掠夺资源,而是企图从民族血脉、文化传统到精神信仰全面摧毁中国。
![]()
通过几段关键历史事件便可清晰看出其险恶用心。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日本终于将蓄谋已久的侵略野心公开化。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后,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并赔偿2.3亿两白银,几乎掏空了整个国库。
![]()
这场战争不仅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也让中国从“东亚霸主”沦为“任人宰割”的弱国。
日本借此崛起,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更是彻底让东北沦陷。
日本不仅实行军事占领,还妄图将东北三省变为它的殖民地。
![]()
起初,它伪装成扶持“伪满洲国”,但很快便撕下伪装,赤裸裸地实施殖民统治。
1937年,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短短六周时间,30万生灵涂炭,活埋、刺刀穿刺、尸体漂满河道,连哭声都被淹没。
![]()
无数家庭因此破碎,连老人与孩童也未能幸免。
这场浩劫不仅令中国人民深感悲痛,更激发了对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愤怒。
![]()
02
此外,日本的侵略手段极其残忍。
在731部队的实验室中,活人被当作实验品,关进铁笼中用于研究瘟疫、炭疽等病毒。
为了观察实验结果,他们甚至直接解剖活人,这些被日军称为“马鲁他”(意为木头)的受害者,至今仍令人不寒而栗。
![]()
更令人发指的是,日本企图从文化根源上抹去中华民族的存在。
在被占领区,儿童被迫学习日语、唱日本国歌,接受日本思想灌输,企图从文化上“改造”下一代。
东北人民冒着生命危险保护《四库全书》,一旦被日军发现,这些典籍将被焚毁或劫掠至日本,他们不仅想占领土地,更想彻底摧毁一个民族的灵魂。
![]()
即便犯下如此滔天罪行,日本战后也未表现出任何真正的悔意,反而以一副“我无过错”的姿态,试图否认历史。
首先,日本教科书将“南京大屠杀”轻描淡写地称为“南京事件”,并对相关罪行大加淡化。
至于731部队,其罪行几乎被完全掩盖:核心成员石井四郎不仅未受审判,还被美国“收编”。
![]()
学生们在课堂上根本看不到真实的历史记录,更别提正视过去的罪行。
靖国神社更是令人愤慨的存在,其中供奉着14名二战甲级战犯,他们正是侵华战争的幕后黑手。
每年,日本首相与官员都会前往参拜,一次鞠躬、一次镜头,传达出对战犯的尊崇。
![]()
他们衣着整洁、神情恭敬,这哪是道歉?分明是对受害者的又一次羞辱!
03
对比德国,再看日本,德国战后由总理在波兰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谢罪。
没有人要求他这么做,但他用这一动作代表整个民族承担历史的沉重。
![]()
德国政府至今仍在向犹太人后裔提供赔偿,教育体系中关于纳粹罪行的内容占了相当比重,每个学生都能在历史课上学到大屠杀的细节。
而日本呢?除了几句空洞的言辞,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悔过表现。
![]()
战争结束多年,日本仍在煽动反华情绪,屡次挑衅中国底线。
例如,2024年,日本默许与台湾地区举行所谓“联合海防”演习,直接挑战中国主权,这种行为无异于挑衅。
许多人劝中国“原谅日本”,可宽恕的前提是认错与悔改。
![]()
然而,日本政客不断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战争罪行,甚至试图掩盖731部队的罪证。
如果这些行为都能被轻易原谅,那对南京城下30万冤魂而言,是否公平?
我们无法释怀,是因为这些伤痛从未真正愈合。
正如艾教授所言:
“天皇依旧存在、战犯大多未受惩治,因此才会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否认大屠杀、篡改教科书、钓鱼岛争端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
![]()
这样的日本,怎能不让中国人民深恶痛绝!
#MCN双量进阶计划#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