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朋友们 这个话题我必须跟大家好好聊聊。
前几天看到2025年高考招生数据 说实话 我的第一反应是“果然如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13.48万的招生人数稳坐第一把交椅 这个结果一点都不意外。但是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 我心情还挺复杂的。
为什么这么说?
这背后反映的是整个社会对“技术饭碗”的集体焦虑。
01
计算机专业火成这样 真的值得吗。
说句心里话 现在的家长选专业就像买股票 哪个涨得猛就往哪扎。计算机、软件工程、大数据...整个IT家族加起来招生超过30万人。
这个数字什么概念 差不多每10个理科生里就有1个学计算机相关专业。
我在教育一线这么多年 见过太多这样的家长了:“张老师 我们就想让孩子学计算机 工资高 好就业。”每次听到这话 我都想问一句:你们真的了解这个专业吗?
计算机确实是好专业 但好专业不等于适合所有孩子。
前两年有个学生家长 硬是让数学基础很一般的孩子报了计算机 结果大二就因为高数、数据结构跟不上想转专业。孩子哭着跟我说:“老师 我真的不是这块料。”
02
![]()
会计学第三名 这个我倒觉得挺意外的。
10.22万人的招生量 说明文科生的选择面真的越来越窄了。汉语言文学9.97万、英语9.79万...看着这些数字 我心里五味杂陈。
不是说这些专业不好 而是现在的就业环境对文科生确实不够友好。
但是家长朋友们 我想说一句话:热门不等于好就业。
就拿会计来说 虽然招生人数多 但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只有3500元左右。为什么 因为供大于求了啊。每年这么多会计专业毕业生涌入市场 竞争能不激烈吗?
我有个朋友的女儿学会计 毕业后投了几十份简历 最后在一家小公司做出纳 月薪3000。她妈妈跟我抱怨:“当初说好的铁饭碗呢?”
铁饭碗...现在哪还有什么铁饭碗。
03
最让我担心的是什么?
是家长们的“跟风心态”。
![]()
看到某个专业火了 就一窝蜂往里挤。看到某个行业赚钱了 就让孩子往那个方向努力。这种思维方式 说实话 挺危险的。
专业选择是个长期投资 不是短期投机。
我经常跟家长们说 选专业就像选人生的合伙人 要看性格合不合、理念对不对、能不能长久相处。不能只看对方现在有没有钱。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招3000人 这个规模确实吓人。教学质量能跟得上吗 师资力量够不够 实验设备齐全吗...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
大规模扩招的背后 往往隐藏着教育质量的隐患。
04
那我们该怎么办?
说到这 有的家长可能会问:“张老师 你说了这么多问题 那到底该怎么选专业?”
我的建议很简单:先看孩子 再看专业。
孩子的兴趣在哪里 能力特长是什么 性格适合干什么...这些比专业热度重要得多。一个对编程毫无兴趣的孩子 就算勉强学了计算机 也很难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
![]()
再者 要看长远。现在热门的专业 四年后还热门吗?现在冷门的专业 四年后会不会成为香饽饽?
市场变化太快了 与其追热点 不如培养孩子的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这些才是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真本事。
05
最后想说几句心里话。
教育不是赌博 不要把孩子的未来压在某个专业的热度上。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都有自己的发光点。
我见过学冷门专业却活得很精彩的孩子 也见过学热门专业却找不到方向的学生。关键不在于专业本身 而在于孩子是否真正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
真正的教育智慧 是帮孩子找到内心的那团火 然后用知识和技能把它点燃。
13.48万个计算机新生 这个数字背后是13.48万个家庭的期待和梦想。我衷心希望这些孩子能在自己选择的路上走得踏实、走得精彩。
更希望所有的家长朋友们明白:最好的专业 永远是最适合孩子的那一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