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三年前自己摘的新会陈皮,是大红皮,自己一直陈化了两年多了,也没有发霉。最近经常下雨潮湿,我怕它发霉了于是拿出来看看,结果一打开包装就有一股酸味和腥味,特别是有一股酸奶一样的馊了的味道,闻着差点吐了。”读者朋友小吴发来几张照片让老李看看有异味的陈皮。
每到夏天,就会有读者朋友问自己手上的陈皮有些“怪味”,有的说是腥味,有的说是发霉味,有的说泥土的味道,反正就是那股陈香、果香味都不见了,这种“怪味”尤其容易发生在3年以内的次新皮或者新皮。
![]()
老读者朋友把陈皮进行翻晒以处理霉变
为了应付这种异味,有朋友把陈皮拿出来翻晒,有的放进冰柜,也有的直接当变质处理丢弃了。那么造成新会陈皮出现的“异味”是什么原因?出现异味是不是一定就是代表陈皮变质?采取哪些办法可以减少异味的发生?本期内容将分享老李对于陈皮在夏天的陈化过程中出现“异味”的一些观点,希望帮助读者理解这种现象。
![]()
潮湿天气后进行陈皮的翻晒
一、当夏天高温高湿时,陈皮中的菌落等生物反应会变得活跃
为什么新会陈皮在夏天时“异味问题”会高发?核心在于 “温湿度的提升,是微生物活动的开关”。
在低温或者干燥环境中,附着在陈皮或环境中的霉菌孢子(如曲霉、青霉)会处于休眠状态。一旦环境的相对湿度持续>65%以及温度>25℃时,孢子就像收到启动信号,迅速萌发、繁殖。而夏季湿热,就像给陈皮内部的菌群和化学反应按下了 “快进键”,让它们变得异常活跃。
而湿热环境也利于蛀虫(如谷蠹、咖啡豆象)活动,它们会啃食陈皮纤维,其分泌物、排泄物混合潮湿的陈皮组织,直接产生腥臭味和霉腐味。
夏天的高温高湿不仅给外来微生物提供温床,也大幅加速陈皮内部的化学反应(水解、氧化)。这些反应本身就会产生带有异味的小分子物质,与微生物代谢产物混合,形成复杂的“异味”。
![]()
轻度霉变的新会陈皮
二、有腥味、霉味虽属于“正常情况”,但仍要警惕发生“霉变”
首先要说明一点,新会陈皮的“陈化”本质上是多种菌落共同作用的转化反应,也是一种缓慢的氧化过程,需要温度、湿度、氧气的参与,以及陈皮自身的物质提供能量,因此在夏季高温高湿(尤其湿度>65%,温度>25℃)的环境下,新会陈皮散发出轻微的腥味或类似尘土、旧书的霉味(未长斑),这在一定程度上属于陈皮对环境变化的“应激反应”,但这不完全等于已经发生不可逆的霉变。
陈皮有“腥味”的根源,是因为陈皮自身结构(海绵状纤维内囊结构)吸湿后,内部糖分和氨基酸等物质在湿热催化下发生水解反应,产生带有腥气的小分子(如醛类、低级脂肪酸)。这就像新鲜食材在潮湿闷热天容易“捂出味儿”是同一个道理。
而“霉味”的发生,往往是环境中(或陈皮表面)的休眠霉菌孢子或微生物代谢物的味道,在湿度飙升时被激活释放,此时霉菌可能尚未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虽然腥味和霉味都是正常的味道,但需要警惕这些味道是陈皮发出的 “警告”——环境条件已超出陈皮的安全储存阈值,微生物活动正在加剧,如果置之不理,下一步极可能就是长出白毛、绿毛甚至产生毒素的霉变。
![]()
发霉的新会陈皮
三、有腥味、霉味但没发生霉变的陈皮,还能食用吗?
发生异味如何处理?这是读者朋友们最关心的问题。老李认为,我们需要严格评估,谨慎对待。
情况一:可能“救回”并安全食用的情况。
很多朋友总是想着简单晒干就处理变味的陈皮,其实并不能简单认为。
如果是陈皮有轻微的异味, 仅是淡淡的腥味或类似陈年纸张/仓库的尘土味(非刺鼻恶臭),陈皮干燥硬挺(非软烂状态的),内囊和外皮均无任何斑点、菌丝(白毛、绿毛、黑点),就可以通过晒干处理。同时,需要明确异味来源明确,确认异味是环境吸附(如靠近海鲜干货)或短暂受潮引起,而非深层霉变。
我们可以需要立即离潮处理,即将陈皮转移到干燥、密封容器(如玻璃罐),放入足量新干燥剂,同时需要在连续晴天(且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65%时),内囊朝上通风晾晒2-3小时(避开正午温度过高),晒后必须彻底摊凉至室温后再密封储存。
如果批量存放的,需要单独拿出来异味的陈皮,再单独存放1到2周,定期检查异味是否消散、有无霉变迹象,待异味消失、恢复干香后,方可视为安全。
![]()
重度霉变的新会陈皮
情况二:强烈建议丢弃的情况(存在安全隐患)。
如果是有异味浓烈、刺鼻、令人不悦(如氨水味、腐败味),摸起来软烂、粘手(说明内部已深度变质),出现任何可见斑点、绒毛(无论颜色),白色菌丝已是霉变,绿色/黑色菌斑极可能产生剧毒黄曲霉素,高温烹煮也无法破坏!
即使看不见霉斑,但异味经上述处理仍无法去除或持续加重。
老李建议,普通消费者宁严勿松,如果无经验处理,就不要企图去挽救。老李一直认为,陈皮是入口之物,必须安全第一。因为轻微异味尚有挽救可能,但一旦涉及霉变风险(尤其是肉眼不可见的潜在毒素),果断舍弃是唯一选择。
总的来说,新会陈皮的保存,是与时间、环境的微妙博弈。夏季的腥味霉味,是湿热天气下的常见“警钟”。我们在理解其背后的科学(菌落活跃、水解反应),学会精准判断(区分应激异味与实质霉变),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控湿、翻晒、观察),才能守护这份珍贵岁月陈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