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8日,山西证监局一纸警示函揭开了晋商银行基金销售业务的合规疮疤——该行基金销售部门负责人竟未取得基金从业资格便公然履职,且负责人变更后未按规定报送备案材料。
这张落款日期为7月31日的监管决定书,直指晋商银行双重违规行为,将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这是该行继2023年基金销售违规被责令改正后,再次因同类问题被监管点名。
01 监管利剑出鞘
山西证监局调查确认,晋商银行存在两大违规事实:一是基金销售部门负责人在未取得基金从业资格的情况下履行职务;二是调整该负责人后,未向监管部门报送免职、任职的备案材料。
这些行为直接违反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和《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的多项规定。
根据监管要求,晋商银行必须在30日内提交书面整改报告,同时立即强化人员资质管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如对监管措施不服,可在60日内申请行政复议,或6个月内向法院提起诉讼。
02 并非初犯的“惯犯”
监管记录显示,这并非晋商银行首次在基金销售领域“踩雷”。
2023年5月,该行就曾因基金宣传材料不合规、未充分调查基金管理人等多项违规,被山西证监局采取责令改正的监管措施。当时的检查发现,该行合规风控人员甚至未对宣传材料出具合规审核意见。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2023年的处罚中,监管已明确要求该行完善人员资质管理。然而两年过去,同样的问题再度上演,暴露该行合规整改的“走过场”姿态。
03 业绩下滑中的合规危机
正值晋商银行业绩承压之际,此次处罚无疑雪上加霜。2024年年报显示,该行净利润17.50亿元,同比下滑12.6%,创上市以来首次负增长。2025年一季度颓势未改,营收和净利润继续双降,降幅分别达14.43%和11.43%。
资产质量同样堪忧。虽然2024年末整体不良贷款率微降至1.77%,但关注类贷款激增20.84亿元,占比提升0.9个百分点。更触目惊心的是,制造业不良贷款率从0.75%飙升至2.83%,采矿业不良更是从零暴增至4.31亿元。
高层人事也出现震荡。就在上月,该行副行长、董事会秘书李燕斌突然辞职,引发市场猜测。
04 基金销售“持证上岗”铁规
根据《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申请基金销售业务资格,必须满足严格条件:负责基金销售业务的部门管理人员必须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并具备2年以上基金业务或5年以上金融相关工作经验。
同时,部门内取得从业资格的人员不得低于员工总数的50%,分支机构基金销售业务负责人也必须持证上岗。
监管对“无证上岗”的打击力度持续加大。2023年,渤海银行、工商银行江西分行、大连银行等多家机构均因基金销售负责人或业务人员资质问题领罚。今年以来,各地证监局已开出二十余张基金代销罚单。
05 整改的倒计时
警示函送达晋商银行总部之时,30天的整改倒计时已经开始。山西证监局明确要求该行“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从内控制度建设到人员资质管理,从备案报告落实到合规水平提升,全面查漏补缺。
截至8月8日收盘,晋商银行股价报1.51港元,总市值88亿港元。在业绩下滑、资产质量承压的背景下,此次监管处罚无疑为投资者信心再添阴霾。
当合规意识被束之高阁,再亮眼的业绩也难掩管理漏洞的阴影。随着监管部门对基金销售“无证上岗”的持续打击,晋商银行能否在30天整改期内彻底纠偏,市场正拭目以待。
而对于整个基金销售行业,这一案例再次敲响警钟:资质红线不容触碰,合规底线不可逾越。
本文综合整理自公开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