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火星孤独狂奔13年后,好奇号这台核动力火星车居然学会了“一心二用”,还迷上了随时随地“睡午觉”!
没错,就在昨天(2025年8月6日),在庆祝自己登陆火星13周年的纪念日上,NASA的“好奇号”火星车收到了一份来自地球家乡的特殊生日礼物——一次脱胎换骨的软件升级。
这场跨越数亿公里的远程操作,让这位火星“老兵”在一夜之间,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更聪明。
◆ 01 从一根筋到老司机,好奇号的少年烦恼
你可能以为,在火星上开车是件很酷的事。但13年来,好奇号过得实际相当的“循规蹈矩”。
在这次升级前,它就是个彻头彻尾的“一根筋”:任务指令是一串的,它就必须一件一件做。比如,先开车10分钟到A点,然后必须停下来,花5分钟拍照,再停下来,花15分钟把照片传回地球……哪怕路况好,8分钟就到了,它也得在原地傻等2分钟,耗着电,直到凑满预定的10分钟。
这哪是火星漫游,这简直是机器人版的“按时打卡”!这意味着原来的好奇号根本不智能,效率低不说,每一秒浪费的都是宝贵的能量。
而现在,一切都不同了。升级后的“好奇号”仿佛从一个刻板的中年人,瞬间变成了精力旺盛、懂得时间管理的少年。它学会了“一心二用”,可以一边开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一边将刚刚拍好的照片打包上传。
更绝的是,它还学会了“摸鱼”和“躺平”。一旦任务提前完成,它会立刻识别并关掉非必要的系统,原地“打个盹”进入休眠模式,以最大限度地节省电力。
在火星上,多睡一分钟,就等于延长了一分钟的寿命。这才是最高效的生存法则。
![]()
◆ 02 真正的核心:那颗跳动了13年的“核能心脏”
好奇号为什么要如此精打细算?因为它所有能量,都来自于一颗无与伦比的“核能心脏”——多任务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MMRTG)。
又听到“核”了,别紧张。它不是一颗定时炸弹,而是一块永远温暖的“核心”,用自己的体温,焐热了人类探索宇宙的雄心。
这颗核电池的原理出奇的简单:
1. 内核发热:内部装有约4.8公斤的“二氧化钚-238”,这种材料会像一块滚烫的煤球一样,持续稳定地释放热量。
2. 外壳散热:外部的散热片面对着火星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保持冰冷。
3. 温差发电:一边是炙热的内核,一边是冰冷的外壳,巨大的温差通过一种叫“热电偶”的神奇材料,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电能。
这颗“心脏”不仅为好奇号供电,其产生的废热还能为车上的精密仪器供暖,简直是一举两得的“中央暖气”。
![]()
◆ 03 这颗核电池,到底还能用多久?
这是所有人最关心的问题。
首先,这次软件升级并不能让核燃料烧得更慢——钚-238的半衰期长达87.7年,这个物理规律谁也改变不了。这意味着大约88年后,它的功率才会下降到原来的一半。
好奇号和毅力号同位素热电机主要参数:
![]()
那升级的意义何在?
答案是:让有限的能量,发挥出无限的价值。
虽然总发电量会缓慢下降,但通过“一心二用”和“高效午睡”,完成同样任务的耗电量大大减少了。这意味着“好奇号”可以用更少的电,跑更远的路,做更多的实验。
NASA最初只希望好奇号能工作两年,而它已经给了我们13年的惊喜。它的前辈,旅行者号探测器,靠着同款“爷爷辈”的核电池,已经在宇宙里孤独飞行了近半个世纪,至今仍在发回信号。
13年,对一个人来说是少年初长成,对一台火星车来说,是传奇的又一个新篇章。它不再只是冰冷的机器,而是人类好奇心的延伸,是我们派驻在另一个世界的眼睛和手臂。
你好,新好奇号,火星的风景,我们还想看更多!
参考文献:
1. Werner, N. (2025, August 6). NASA's Curiosity Rover Grows More Powerful After 13 Years On Mars. Jalopnik.
2. NASA Science. (n.d.). Multi-Mission Radioisotop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MMRTG). NASA.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