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哈尔滨市巴彦县壹台山上,
有一座玉皇庙,
这里曾是东北抗联的一处秘密联络站。
青山巍巍,松柏竞翠,
玉皇庙抗联活动旧址成为人们
追寻抗联足迹、感悟抗联精神的重要地标,
无声地诉说着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
巴彦东北部山区的壹台山有一条高高的山脊,山脊上有东、西两个高高耸起的石头砬子,远远望去,酷似骆驼的后背,当地人习惯叫它“骆驼砬子”。站在“东砬子”上,巴彦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杨瑞兰告诉记者,就是眼前这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势,当年成为了抗日武装天然的屏障和根据地。杨瑞兰为“重走抗联路”的人们讲述了那段烽火岁月的往事。
![]()
![]()
1920年,道士赵春霖来到骆驼砬子东砬子(旧称“玉皇顶”)。面对山上仅存的废弃木板房,他倾尽化缘所得,沿陡峭石壁开凿石阶,历经艰辛将简陋居所改建为砖瓦结构的道观,取名“月台石院”,当地人俗称“玉皇庙”。然而,日寇的铁蹄踏碎了山林的宁静。1932年,抗日民族英雄张甲洲在此组建了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成立较早、规模较大的抗日武装力量——巴彦游击队,点燃了松花江北岸的抗日烽火。1938年,在民族危亡之际,本欲清修终老的赵春霖毅然投身抗日洪流,秘密加入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十二支队,成为一名地下交通员,并依托玉皇庙建立起重要的抗联秘密联络站。
赵春霖以道士身份作掩护,挎着青布兜,以化缘为名,利用走村串户的便利,为抗联搜集传递日伪情报,筹集并转运部队急需的粮食、棉衣、煤油、药品等生活物资和军事物资。他凭借识文断字的特长,通过为百姓书写家信、对联等方式,巧妙地串联爱国志士,壮大抗日力量,支援抗联部队斗争。
![]()
1943年,赵春霖因抗日活动暴露被捕,被关押在当时的“哈尔滨道里监狱”。虽身陷囹圄,但赵春霖坚贞不屈,1944年牺牲于狱中,时年55岁。1983年,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追认赵春霖为革命烈士。玉皇庙虽在赵春霖被捕后被毁,但其承载的抗联记忆永不磨灭。2014年11月28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将玉皇庙抗联活动旧址与西驼峰抗联活动遗址合并公布为黑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巴彦县作为承载着厚重红色历史的革命老区,素有“将军故里,英雄之乡”的美誉,这里不仅走出了20余位共和国将军,更在中国东北抗日斗争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如今,玉皇庙抗联活动旧址及其所在的壹台山,作为巴彦县红色历史的实物见证,已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防教育的生动教材。残存的登山石阶、石刻遗迹,见证了那段烽火岁月。英雄的身影从未走远,不断有市民、游客走进壹台山景区,参观玉皇庙抗联活动旧址,聆听历史深处的回响,传承抗联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李林明 记者:罗彦坤
视频、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马云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