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过去四十多年了,有一回碰巧想起来,还是我当副连职参谋那会儿,跟着营长去河南洛阳接新兵的往事。
1980年2月,团里把我调到司令部通信股当副连职参谋。就这样,我从步兵连排长位置上下来,到机关工作了。到了1981年快入冬的时候,参谋长通知我们股长,让我跟着二营营长到洛阳地区接新兵。师里专门成立了接兵团,由邢副参谋长当团长。底下各团也分别派出接兵小组。我们这些人集中进行了七天的接兵业务学习,然后就动身到了洛阳。
刚到洛阳没几天,接兵团首长给我们团派的任务是到嵩县。县武装部对我们这些部队来的人挺照顾的,在县委招待所提前安顿好了住处。天冷了,房间里还给准备了火炉。
![]()
头几天没啥事干。县里的征兵体检还没完全搞完,结果汇总也需要时间。等体检合格名单一拿到手,我们就忙乎起来,开始分工分片搞家访。在县武装部和各公社同志的配合下,我们按着名单上的地址,一户一户地上门走访。
11月中旬的一天,我和公社武装部的人,走到田湖公社靠近陆浑水库的一户人家。这家孩子体检过了,通知我们去看看。进了院子,男主人个子挺矮,大概一米六多点,家里五个孩子,三男两女,个头都差不多。报名体检合格的是他们家老二,叫孔定芳。这孩子在这家里算高的,表格上写着一米六三。他还是个高中生。院子角落里能看到渔网和犁耙,男主人解释说,他们靠着水库住,虽然也分了地,但地太少,养活不了一大家子人,农闲时得靠打点鱼贴补家用。孩子的父母都盼着儿子能当上兵。他母亲说了句实在话:“家里娃多负担重,能走一个是一个。”和孔定芳聊起来,这孩子眼神挺坚定,说打小就想当兵。
离开他家,我们又接着走访了附近另外五个体检合格的青年。回到招待所,对走访过的这六家情况心里大致有了个底。跟武装部的同志商量着,我们初步划拉出一个打算接收的名单。
没想到,名单定下来的第二天,我就在招待所对面看见孔定芳了。为啥能记住他呢?一个是新兵里高中生不多见,另一个是他的个子几乎是这批人里最矮的,刚够入伍标准。加上他名字里带个“芳”字,男娃叫这个名,挺少见的。我当时以为他就是路过,也没多想。可到了第二天,他又出现了,在招待所门口那条街上来回转悠,时不时地望这边瞅两眼,几乎晃悠了一整天。这下我就注意到他了。
![]()
更没想到的是,第三天刚吃过早饭,他又来了。那时候嵩县山区冬天挺冷的,在外面待久了冻得慌。孔定芳连续三天这样守着招待所,不光我们几个看见了,连常来联络工作的武装部同志也注意到了。我把这情况跟武装部的同志说了,几个人一块走出招待所。看见我们几个穿军装的真的来找他,孔定芳一下子高兴了,有点紧张地搓着手。
武装部的同志问他:“你连着三天在这儿转悠,是有啥话想说吧?”孔定芳脸涨得通红,声音挺急迫:“我想当兵,请把我带到部队去吧!”我问他:“谁让你上这儿来找我们的?”他嘴动了动,终究没回答,只是眼巴巴地望着我们。可是这种事,不是我们当中哪一个人就能拍板决定的。武装部的同志也只能劝他:“你还是先回家等通知吧。要都像你这样跑来找,那还不乱了套?……你赶紧回去吧,再不听劝,部队可就真不要你了!”孔定芳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回到招待所房间,大伙儿半天没人说话。作为我们团接兵小组的实际负责人,我觉得孔定芳这份想当兵的劲儿,实在难得。可他那个头儿,硬指标在那儿摆着,真招到部队里,我这差事怕是交不了账。又觉得这事挺特别,不能糊弄过去,得上报接兵团首长拿主意。
就在定下最终新兵名单的头天晚上,我们专门跑回市里,找到接兵团邢副参谋长,详细汇报了孔定芳这事。首长了解到孔定芳是高中毕业,家里和他本人都非常想当兵,这么冷的天在招待所外连续等了三天,也挺感慨。不过,首长没直接说行或不行,倒是跟我们转述了出发前师政委对他说的话。原来,在接兵团出发前碰头会上,师周政委特别提过:部队正朝着正规化、革命化、现代化迈进。眼下这个阶段,部队遇到的困难很多,但其中最关键、最根本的困难,是缺乏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有道德的人才。我们的部队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不仅需要敢打敢冲的英勇战士,更迫切需要培养一批有知识、有理想的“四有”军人,这是历史大势所趋。
听了首长这番话,我品出了意思,就试着提了个建议:“首长,要不……咱们考虑考虑收下孔定芳?”邢副参谋长点了点头。不过,他提醒我们,新兵最终名单得由部队和地方武装部一起开会商定才能拍板,这事得拿到那个会上再讨论。
结果到了正式定兵会上,麻烦就来了。之前草拟的那份名单,基本已经定得差不多,按往年的惯例,最后名单和草拟名单不会差太多。但这次我们在嵩县有390个接兵指标,一个萝卜一个坑。要想把孔定芳加进去,就势必得从已经拟定好的名单里挤掉一个。当初定那份草拟名单,两边已经协调过一轮了。在会上,我把看到的情况和我们小组的意见又详细说了一遍。邢副参谋长接着说:“孔定芳的个头嘛,是稍稍矮了那么一点点,但到了部队,伙食好了,说不定还能再长一点。关键今年新兵的文化程度总体不太理想。如果能补录一个高中生进来,对咱们县新兵的整体文化素质提升有好处,咱们军地两头完成接兵任务也更圆满些……”最后在部队方面的坚持下,会议同意把孔定芳的名字加上。但原来名单里我们看好的另一个大高个、初中没念完的小伙子,只能被换了下来了。
![]()
让人欣慰的是,1982年8月下旬,我在团部张贴的军校录取学员名单上,意外地看到了孔定芳的名字。他考上了石家庄陆军学院。
孔定芳凭着那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儿,为自己的人生拼出了一条路。这也许,甚至改变了他整个家庭的境遇。而这一切得以实现,正是因为那时的部队,对知识、对人才从未有过地看重。生在这样的年代,只要你肯努力,总有机会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