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他为一些干部撑腰,有人:军长胆子太大!他说:胆子是国防部给的

0
分享至

“1961年3月,成都,师团长碰到军长时嘀咕:‘饶军长,这档口还敢大张旗鼓抓训练?’”对方声音压得极低,仿佛墙壁都长了耳朵。

1958年至1962年,一系列政治运动席卷全军,训练口被推到聚光灯下。指挥员谈起射击、行军、侦察,心里不免发怵——干得好是本职,万一被批评“忽视政治”,乌纱帽说丢就丢。可部队毕竟不是歌咏队,打仗终归要真本事。就在这种矛盾气氛里,第60军迎来了新军长饶子健,这位抗战、解放战争都摸爬滚打出来的老炮兵,在50年代末提了一个逆风而行的口号:训练一刻不能停。

60军是西南要地的机动力量,番号虽算不上王牌,却担负嘉陵江、大小凉山等方向的防御任务。时间线很清楚:1959年庐山会议后,军内出现“练兵是否等于向作战挂帅”的争论;1960年春,训练总监部陷入整风,被点名“教条主义”;同年冬,成都军区下达“暂停冬训”的内部通知。很多部队就此转向大搞批判会。饶子健看完文件,沉默片刻,给参谋长甩了一句话:“条令写得白纸黑字,不是谁的个人意见。”

有人提醒他:“军长,这么干风险大,不如先观望。”饶子健摆摆手:“胆子不是我自己的,是国防部给的。”这句后来广为流传的话,出自1960年12月的军党委扩大会议,他当场承诺:训管干部若因执行条令被追责,由他承担全部责任。会后,训练处干事私下说:“军长发了保票,咱们腰杆子就硬了。”

接下来的一系列举动,更让旁人直呼“胆子大”。第一,1961年初,60军在广汉机场组织合成营空投演练。当时燃油紧张,其他部队多以教案代替,饶子健却从后勤要了真油真弹,甚至要求预备队全副武装登机。这次演练记录显示跳伞成功率96%,一名代号“088”的作训处参谋射击成绩满环,被记二等功。军区有干部质疑“成绩有水分”,饶子健干脆把目标纸送上门:“弹孔在这儿,想看尽管看。”最终没人再啃声。

第二,他主动修补军政之间的缝隙。60军政委王某只有大校军衔,论资历排在参谋长之后,阅文权限受限,一些“少将以上阅读”文件送到军部就被卡住。1961年5月,饶子健致电军区司令部:“文件内容涉及政治教育和保卫工作,政委必须掌握,不然执行口径难以统一。”电话只用了三分钟,军区随后下发补充通报,政委得以同步阅文。看似琐事,在当时却破了按军衔分层阅文的先例。

第三,饶子健替基层知识分子说话。60军某团有个文化教员李某,工程师出身,家父过去是国民党营长。整理档案时,有人提出“政治成分复杂,建议复员”。饶子健向军区批了五个字:“岗位需要他。”这五个字保下一名技术骨干,也给60军树立了“能力优先、成分服从任务”的风向。几年后,李某参与修订《山地渡河装备使用守则》,该守则沿用到70年代末。



值得一提的是,饶子健并不是一味硬顶。他知道大环境紧张,就把训练内容尽量往“保密”“工勤”方向引。夜间行军、野战救护、野外炊事,这些最不易被扣帽子的科目,被他排进全年计划的40%以上。这样既保证了技战术水准,又减少了“单纯军事化”的口实。有人酸溜溜地说60军因陋就简,饶子健回答:“战场上没有彩排,蚊虫、泥浆都得提前体验。”他的语气平淡,却切中了那些纸上谈兵者的软肋。

1962年国庆前夕,中央发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军内氛围略有松动,各军陆续恢复冬训。60军的教练员已提前整装,结果在全军冬季比武中拿下射击、通信两个第一名。成都军区首长检阅后说:“要是之前听了某些意见,让60军停训,这块金字招牌恐怕就砸了。”

不可忽视的一面:饶子健的强势也带来摩擦。训练资源集中向重点营,部分后方单位抱怨“分不到枪弹”。对此,军部后勤科一度向广州军区调拨缺额物资,导致财政跨区平衡复杂化。后勤科长坦言:“军长要成绩,可预算跟不上啊。”事实证明,紧日子里拼硬件是双刃剑。但从作战准备角度看,这笔投资并非无谓烧钱——1963年四川洪灾抢险,60军凭借熟练的舟桥操作,在5小时内搭建救援通道,数千群众脱险,地方政府在报告里写下“军地协作范例”八个大字。

时间继续向前。1964年,三线建设启动,60军被列入重点守备序列,饶子健调任军区副参谋长。离开前,他对参谋处说:“军事训练别停,政策风向怎么变,子弹射出去不认字。”一句看似玩笑的话,成了后来60军内务室挂起的座右铭。

有人问,饶子健的“胆子”到底从哪儿来?答案其实并不玄妙。其一,抗日战争时他在晋察冀指挥过炮兵,“没弹药就抓石头”的窘境刻进骨子,从那时起便认准武器技能是生死线。其二,1955年授衔后,国防部条令体系不断完善,训练早已制度化。倘若正规条令都执行不了,还谈什么现代化?这两条逻辑撑起了他的底气,也让周围干部找到了依靠。

遗憾的是,1966年以后局势急转直下,饶子健因“工作作风强硬”被隔离审查。七年后平反复出,已是56岁,晋升渠道几乎封死。他在口述中淡淡地说:“人老了,眼光得往长处看,制度总要有人信。”再提60军那些往事,他并不后悔,反而庆幸“当年还算顶得住”。

细数1958到1964的关键节点,60军之所以能保持战斗力,既因饶子健的担当,也得益于条令体系的相对完整。试想一下,如果每逢风浪就抽腿,早些年积累的作战经验将付诸东流,后果不堪设想。用一句通俗的话概括:大浪里站得住的部队,从来都是训练先行。

军史资料里,饶子健的名字并不显眼,中将、军长、炮兵出身,履历与多数将领相似。可在那个摇摆年代,他说“胆子是国防部给的”,把条令当尚方宝剑,让不少干部继续埋头练兵。有人评价:这人没啥高深理论,就一条——打仗就得会打,别跟敌人讲道理。这话简单直白,却在风声鹤唳的岁月里,为基层留住了一抹理性。

2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海佑讲史 incentive-icons
海佑讲史
所有过去了的,都已是历史
953文章数 1231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