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时50分,月光洒在莲塘上,晚风拂过,荷叶摩擦声与蛙鸣交织成独特的夜曲。南昌市采莲人熊光华摸黑穿上防水鞋裤,把头灯往额头上一戴,拎起筐子往肩上一搭——他的工作要开始了。
![]()
头灯的光束划破黑暗,照见眼前一片莲海。熊光华拨开小路旁的树枝,深一脚浅一脚地踏入淤泥。“要找刚闭合的莲蓬,就是那种花瓣刚掉,莲蓬头还翘着的,这样的莲子最嫩。”他一边说,一边伸手抓住一个莲蓬的底部,轻轻一拧,“咔嗒”一声,莲蓬就落进了筐里。
熊光华干这行10多年了,每晚12时准时下塘,直到凌晨3时30分,风雨无阻。“以前白天采,莲子被太阳一晒就会‘老’,里面的莲仁会发黄发苦,卖不到好价格。”他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头灯的光映出他眼角的细纹,“现在下半夜采,莲蓬还带着露水,早上送到市场,还是脆生生的,更新鲜。”
![]()
深夜的莲塘,藏着不少“小麻烦”。荷叶边缘的刺,时不时会划过皮肤;蚊子在耳边“嗡嗡”地叫,得穿长袖长裤才敢下塘;最考验人的是找莲蓬,黑暗里只能靠头灯的光扫过荷叶间隙,辨认那些“翘起来的小脑袋”。“现在,大致看清就能摸到莲蓬的位置。”熊光华笑着说,手里的动作却没停。说话间,筐里已堆起了小“绿山”。熊光华伸手拿起一个莲蓬,在掌心颠了颠:“沉沉的,是实心的,轻飘飘的可能空心。”
![]()
筐里的莲蓬越堆越高,熊光华的后背也被汗水浸湿。“在不到4个小时要采到100多斤莲蓬,每分钟都不能懈怠,必须抓紧时间。”熊光华说。
凌晨4时,收莲蓬的车准时到达,熊光华把莲蓬用湿毛巾盖得严严实实。跃全生态农庄主熊跃全说:“熊师傅的莲蓬格外新鲜,莲子颗粒大,颜色清亮,顾客都说好。”
风掠过荷塘,送来一阵清甜的莲香。熊光华望着满塘的莲叶,轻声说:“我们这里正在搞农旅融合,游客来我们这采莲、吃莲宴,咱这莲蓬,不仅能卖钱,还能卖个‘风景’。”
![]()
凌晨5时,南昌水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已经热闹起来。熊光华刚把莲蓬运到市场,摆好摊,就围来了不少熟客。“我经常在这里买他的莲子,特别甜,一尝就知道新鲜得很。”顾客一边挑选一边赞不绝口。
这些凌晨劳作的“守鲜人”,像一根细细的线,把莲塘的清甜从深夜牵到清晨,从田间牵到餐桌。他们用双手采摘新鲜,用汗水守护鲜甜,最终把一份带着荷香、沾着露水的夏日清甜,放进千家万户的菜篮里,变成早餐桌上的一碗莲子粥,变成嘴里的一颗甜莲子,变成每个家庭里的一份温暖。
来源:本报消息
撰稿/摄影:本报全媒体记者张鹏晨
视频:杨润晨、本报全媒体记者张鹏晨
值班编校:尹静彦、徐贵保
值班主任:齐菲斐
值班编委:邹晓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