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尹睿哲、李豫泽、毛庆秋
摘要
■ 核心观点
注册情况:城投注册额度大幅上升
7月,城投平台注册额度大幅上升。1)分行政层级来看,省级、地级市、区县级城投的注册规模均有明显上升。2)分区县资质来看,弱资质区县注册规模明显上升。3)分省份来看,江苏、山东、江西等区域的规模环比明显上升。
审批反馈:城投债券审批有所提速
7月,城投债券的DCM审批节奏有所提速,交易所审批节奏明显提速。1)分发行方式与层级来看,私募城投公司债在地级市的反馈时间明显延长。2)分省份来看,重庆、天津、北京等地的审批节奏明显加快。3)分区县资质看,弱资质区县平台债券的审批节奏有所提速。
终止发行:终止项目规模持续上升
7月,终止项目规模持续上升。分省份来看,城投平台终止项目主要出现在浙江、陕西、福建。
研究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7月城投债市场呈现“融资旺盛、审批提速与终止上升”并存的特征,反映了当前政策引导与风险防控平衡下的市场分化格局。具体来看,城投注册方面,注册额度大幅上升,省级、地级市、区县级城投的注册规模均有明显上升,弱资质区县注册规模明显上升;城投审批方面,DCM审批节奏有所提速,交易所审批节奏明显提速,在弱资质区县平台方面的审批节奏有所提速;终止项目方面,终止项目规模持续上升,在区县级城投方面体现得更明显。
在化债的背景下,城投融资环境呈现出的这种“融资总量宽松与结构收紧”状态不难理解:一方面,注册与审批的宽松信号,显示出政策对于城投合理融资需求的支持,为城投化解存量债务、接续项目提供了窗口;另一方面,终止项目持续上升反映出弱资质主体的融资渠道仍受限制,特别是在交易所“3号指引”对于城投发行人的要求更严格之后,对过度依赖财政补贴、业务分散、偿债能力不足的主体形成约束。市场资源将向财政稳健的区域与转型成效显著的主体集中,信用分层趋势持续深化,这种分化既是政策稳步推进的结果,也是城投平台市场化转型过程中的必然阵痛。
风险提示
数据统计遗漏,数据量影响下指标波动性较大,信用事件冲击
+目录
目录
1.注册情况:城投注册额度大幅上升
2.审批反馈:城投债券审批有所提速
3.终止发行:终止项目规模持续上升
4.研究结论与建议
5.风险提示
正文
1.注册情况:城投注册额度大幅上升
7月,城投平台注册额度大幅上升。本月交易所的注册规模明显上升,DCM的注册规模明显上升,具体表现为:交易所完成注册城投债的计划发行规模为1789亿元,前值为699亿元,DCM完成注册城投债的计划发行规模为2042亿元,前值为912亿元。本月整体注册规模大幅上升。
![]()
分行政层级来看,省级、地级市、区县级城投的注册规模均有明显上升。省级城投的注册项目拟发行规模,由上个月的122亿元上升至983亿元;地级市城投的注册项目拟发行规模,由上个月的642亿元上升至1136亿元;而区县级城投的注册项目拟发行规模,由上个月的848亿元上升至1713亿元。区县级城投债在各行政层级中的三个月移动平均比重连续4个月下降至49%的水平。
![]()
分区县资质来看,弱资质区县注册规模明显上升。预算收入在50亿以下的区县级平台债券注册规模为599亿元,前值为187亿元,三个月移动平均比重持续上升至32.3%。
![]()
分省份来看,江苏、山东、江西等区域的规模环比明显上升。湖南等区域的规模环比小幅下降;江苏、山东、江西等区域的规模环比明显上升,江苏、山东的规模增长主要在区县。
![]()
![]()
2.审批反馈:城投债券审批有所提速
7月,城投债券的DCM审批节奏有所提速,交易所审批节奏明显提速。分发行场所来看:本月DCM注册有效样本券321只,较上月有小幅上升,而交易所样本券115只,同样较上月有小幅上升。总体来看,DCM平均反馈次数为2.5次,前值为2.3次,交易所反馈为4.0次,前值为4.6次;从不同发行场所的城投债平均反馈天数来看,DCM反馈时间下降至41.2天,前值为43.9天,节奏有所提速;交易所反馈时间下降至71.6天,前值为78.6天,节奏明显提速。
![]()
分发行方式与层级来看,私募城投公司债在地级市的反馈时间明显延长。公募的城投公司债中,地级市的反馈时间小幅缩短,区县级的反馈时间小幅延长;私募的城投公司债中,地级市的反馈时间明显延长,区县级的反馈时间明显缩短。
![]()
分省份来看,重庆、天津、北京等地的审批节奏明显加快。从读数来看,重庆、天津、北京等地的审批节奏明显加快,重庆、湖北区域的审批速度持续改善;而四川、陕西等地的审批反馈天数明显拉长,且延续放缓趋势。分行政层级来看,江西的地级市、浙江的区县级平台审批节奏明显提速;而四川的地级市、江西的区县级平台审批节奏明显放缓。
![]()
![]()
分区县资质看,弱资质区县平台债券的审批节奏有所提速。本月,一般预算收入在50亿元以下的区县平台反馈天数为60.3天,前值为68.2天,低于去年的均值。一般预算收入在50-100亿元以内的区县平台,债券的审批节奏有所放缓。
![]()
3.终止发行:终止项目规模持续上升
7月,终止项目规模持续上升。本月被终止的城投债拟发行规模由121亿元上升至230亿元,终止项目从12个上升至17个。区县级城投债终止规模有所上升,其三个月移动平均占比持续上升至84%;市级终止项目规模有所减少,省级没有终止项目。但弱资质区县(地方预算收入50亿以下)终止项目数量的三个月移动平均占比下降至42.6%。
![]()
![]()
![]()
分省份来看,城投平台终止项目主要出现在浙江、陕西、福建。浙江、陕西、福建的城投平台终止项目规模较大,浙江和福建主要受到地级市平台的影响,陕西主要受到区县级平台的拖累。
![]()
4.研究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7月城投债市场呈现“融资旺盛、审批提速与终止上升”并存的特征,反映了当前政策引导与风险防控平衡下的市场分化格局。具体来看,城投注册方面,注册额度大幅上升,省级、地级市、区县级城投的注册规模均有明显上升,弱资质区县注册规模明显上升;城投审批方面,DCM审批节奏有所提速,交易所审批节奏明显提速,在弱资质区县平台方面的审批节奏有所提速;终止项目方面,终止项目规模持续上升,在区县级城投方面体现得更明显。
在化债的背景下,城投融资环境呈现出的这种“总量宽松与结构收紧”状态不难理解:一方面,注册与审批的宽松信号,显示出政策对于城投合理融资需求的支持,为城投化解存量债务、接续项目提供了窗口;另一方面,终止项目持续上升反映出弱资质主体的融资渠道仍受限制,特别是在交易所“3号指引”对于城投发行人的要求更严格之后(如《城投融资热度不减,债券审批差异凸显》所述),对过度依赖财政补贴、业务分散、偿债能力不足的主体形成约束。市场资源将向财政稳健的区域与转型成效显著的主体集中,信用分层趋势持续深化,这种分化既是政策稳步推进的结果,也是城投平台市场化转型过程中的必然阵痛。
5.风险提示
数据统计遗漏:是指统计时部分数据未被纳入。
数据量影响下指标波动性较大:是因数据量少使指标易受个别数据变动影响而不稳定。
信用事件冲击:是信用相关重大事件对金融市场和经济体系产生的强烈负面影响。
阅读全文
《城投债的融资宽松与结构收紧》
报告信息
证券研究报告:《城投债的融资宽松与结构收紧》
报告日期:2025年08月06日
作者:
尹睿哲 SAC执业编号:S1130525030009
李豫泽 SAC执业编号:S1130525030014
毛庆秋 SAC执业编号:S1130525030006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