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觉三夏尽,时序已新秋”
今天(8月7日)
13时51分
我们将迎来
今年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这不
等话题纷纷冲上微博热搜
今天,你准备安排上吗?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揫,同“揪”
就是聚敛、收集的意思
中国传统以立秋作为秋季的开始
此时处于秋夏交替之际
暑热依然显著
针对立秋时节的特点,人们应当如何从情志、运动、饮食等方面调养?
中医认为,秋应于肺,而悲忧最易伤肺,因此,秋天切不可悲伤忧思,应保持精神上的安宁,不急不躁,可听舒缓音乐,经常练习缓慢有节律的呼吸方法。秋季气温适宜,可在跑步、打球等“动功”基础上配合八段锦、站桩等“静功”,动则强身,静则养神,动静结合可达心身康泰之功效。
鲤鱼在睡莲间嬉戏。周斯跃 摄
立秋后燥气当令,肺易为燥邪所伤,不宜过多摄入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物,可食用梨、莲藕、百合等性味甘凉食物补充津液。此时湿气未退,脾虚者易生内湿,可食用薏米、山药、赤小豆等健脾祛湿;“贴秋膘”应先清后补,且平补为要,护脾为本,可食用陈皮、山楂助消化,以防滋腻伤胃。
专家提示,立秋过后,暑伏之气仍未散尽,但如若贪此秋凉,则常易咳嗽不止。人体的五脏腧穴皆会于背,入秋后要特别注意后背暖护以防病。除了三伏贴以外,采用中医温透外治技术外敷背部腧穴以温肺止咳、化痰行气通络,对于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节等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尽管酷暑尚未完全退去
立秋的到来
已为我们拉开秋天的序幕
不妨从现在开始
用味蕾去感受这个
充满丰收与喜悦的季节!
你准备好“贴秋膘“了吗?
立秋习俗
传l统l二l十l四l节l气
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四立”,也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立秋时,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传统
节气
阳气渐收
万物内敛
啃秋瓜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
立秋美食
传l统l二l十l四l节l气
夏日闷热,常令人食欲不振。而立秋之际,恰是身体调养、俗称“贴秋膘”的好时节,一系列令人垂涎的秋日美食也即将上线!
传统
节气
阳气渐收
万物内敛
大闸蟹
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立秋过后,一只只膏肥肉美的大闸蟹,马上就要爬上餐桌啦~清蒸大闸蟹,保留了蟹肉最本真的鲜美,蟹黄蟹膏搭配姜末和醋,令人回味无穷。
羊肉
立秋后,天气渐凉,羊肉成为温补身体的佳品。无论是细嫩酥烂的白切羊肉配烧酒,还是大盘涮羊肉的畅快淋漓,抑或是清晨的一碗羊肉汤、中午的一碗羊肉面,都能让身体感受到温暖与满足。
糖炒栗子
立秋后,街头巷尾又要飘起糖炒栗子香啦!经过砂土翻炒的栗子,外壳裂开,露出金黄色的果肉,甜而不腻,软糯可口。
立秋后,空气逐渐干燥,加之高温和长期处于空调间,人们容易出现咽干唇燥的症状。因此,建议多补充水分,并适量食用银耳、雪梨等具有润肺抗燥功效的食物。
来源:综合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北京发布、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布等
本文中图片、文字、音视频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