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想不到,全雌西瓜培育——这个让美国、日本顶尖农业专家钻研十几年、投入巨额经费,却始终碰壁的“世界性难题”,最终居然被中国黑龙江省林甸县,一位普通农民攻克了。
他叫姜向涛,没读过多少书,没有先进实验室,却用5年时间,在自家田地里种出了世界上第一株全雌西瓜,让国际学界为之惊叹。
![]()
1995年的林甸,土地里的收成勉强够姜向涛一家糊口。
看着妻子带着孩子,在田里没日没夜地忙碌,日子却依然过得紧巴巴,姜向涛心里很不是滋味。
没多少积蓄的他,琢磨着找条能多赚钱的路,思来想去,他把目光投向了制种。
![]()
他拉上村里几个愿意相信他的村民,组建了个小小的制种小组,打算靠研究种子改变生活。
那会儿,不少村民觉得他“不务正业”,放着好好的地不种,整天捣鼓那些“不能当饭吃”的种子,但姜向涛并没有将风言风语放在心上,而是始终埋头搞自己的“研究”。
制种的路确实难走,初期收获的种子数量少、销路窄,赚来的钱连村民们的基本生活都难保障。
但姜向涛是个认死理的人,认定了这事儿能成,就白天在田里观察记录,晚上就着昏暗的灯光啃资料,一点点熬进度。
![]()
转机出现在1998年的夏天,这天,姜向涛的小儿子在瓜田里玩耍时,突然兴奋地跑回来喊:“爸,那边有棵瓜苗好奇怪,每节都长瓜!”
姜向涛心里一动,赶紧跟着儿子跑到田里,只见那棵瓜苗每节叶片下,都挂着小小的瓜纽,可仔细一看,整棵苗上一朵雄花都没有。
没有雄花就没法自然授粉,这可急坏了姜向涛。他赶紧从其他瓜株上采集雄花,小心翼翼地给这棵特殊的瓜苗进行人工授粉。
![]()
那年秋天,这棵瓜苗总共结出了138粒种子,他像对待宝贝一样,把这些种子小心翼翼地收起来、晒干、保存好。
第二年春天,姜向涛满怀期待地,把这138粒种子全部种进了田里。
可等瓜苗长起来,他却傻了眼——这些瓜苗和普通西瓜苗没什么两样,之前那种每节长瓜的神奇性状,完全消失了。
![]()
他没有气馁,默默把这一年收获的种子,又仔细收好,等着下一年再试。
第三年春天,姜向涛再次把种子播下。这一次,奇迹发生了!
那些长出来的瓜苗,竟然又出现了每节长瓜、只开雌花的特性。
他赶紧翻查资料,这才知道,这种瓜叫“全雌瓜”,当时国际上已经有全雌南瓜、全雌黄瓜,但全雌西瓜的培育始终是个空白,连农业技术发达的美国、日本都没成功。
![]()
找到了方向的姜向涛,一头扎进了全雌西瓜的培育研究中。
夏天,他顶着三十多度的高温,在田里观察瓜苗长势,汗水湿透了衣服一层又一层。
冬天,零下几十度的寒夜里,他裹着厚厚的棉被守在育苗棚里,生怕温度太低冻坏了幼苗。
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跑县城的图书馆查资料,或者骑着自行车跑几十里路,向农技站的人请教。
![]()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试验、记录、调整,到第五年的时候,姜向涛终于培育出了性状稳定的全雌西瓜。
当看到田里那每节都挂着饱满西瓜的瓜苗时,这个不善言辞的东北汉子,激动得红了眼眶。
他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培育出全雌西瓜的人,而这一天,美国和日本的专家们已经盼了十几年。
![]()
培育出全雌西瓜后,姜向涛没有停下脚步。他又花了5年时间,把自己知道的其他几个西瓜品种,也陆续转育成了全雌品种。
2005年,他带着自己培育的全雌西瓜标本,辗转找到了郑州果树所的谭素英专家。
谭素英看到标本后,又惊又喜,连连说这是“世界上都没有的好东西”,赶紧推荐他去找国内瓜类研究的权威——吴明珠院士。
![]()
见到吴明珠院士时,姜向涛既紧张又期待。吴明珠院士听完他的培育经历,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好样的!你给咱中国人争了气!”
得知姜向涛想在海南继续开展南繁育种,吴明珠立刻帮他联系了研究基地,还经常亲自指导他的研究工作。
有一年,海南遭遇强台风,狂风呼啸着掀飞了不少大棚。
当时,吴明珠院士不顾自己培育的16个珍贵瓜棚,第一时间指挥大家先保护姜向涛的2个试验棚。
![]()
看着吴明珠院士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如此费心,姜向涛心里又暖又感动,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项研究做好,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随着全雌西瓜培育成功的消息传开,开始有人打歪主意。
有人在他的瓜田附近偷偷蹲守,想趁他不注意窃取种子。
还有人开着豪车找上门,说要送他房子、车子,甚至承诺把他的家人接到大城市生活,只为换他的全雌西瓜种子。
![]()
面对这些诱惑,姜向涛都一一拒绝了,他始终记着吴明珠院士的叮嘱:“这是咱们中国的种质资源,绝不能落到外国人手里。”
2007年,在吴明珠院士的帮助下,姜向涛的研究成果,整理成学术论文《西瓜全雌基因gy的发现》,发表在了国家一级学报《园艺学报》上。
他的研究成果,很快就得到了学术界的正式认可。
![]()
同年,美国的农业专家找上门来,开出300万美元的高价,想一次性买断他的全雌西瓜专利。
2012年,英国的一家企业也带着同样的想法而来,给出了同样诱人的报价。
要知道,当时3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有2400多万,对一直过着清贫日子的姜向涛来说,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
但他想都没想就拒绝了:“这些成果是在咱中国的土地上培育出来的,是国家的财富,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
之后,他通过吴明珠院士联系到国家相关部门,把自己十几年研究出的23个全雌瓜品种种子,全部无偿捐献给了国家种子基因库。
很少有人知道,在成功的背后,姜向涛曾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困境。
2000年前后,林甸县的制种产业迎来一阵高潮后,突然滞销,和他合作的一家园艺所,拖欠了他173万元,其中160多万是他欠村民们的制种款。
![]()
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那天,别人都在家准备过年,他却背着一百多盒种子四处推销。
大年初四,好不容易接到山东的一个订单,他急忙发过去43箱种子,结果对方却失联了,种子和钱都打了水漂。
那段时间,姜向涛的女儿正好考上大学,急需学费和生活费,可他连还债都困难,甚至动过让女儿放弃学业、一起回家卖种子还钱的念头。
![]()
后来,他好不容易找到骗他种子的人,却发现对方的仓库里满是蜘蛛网,那些骗来的种子,都被用来抵了他欠农民的钱。
这些艰难的经历,没有打垮姜向涛,反而让他更坚定了要培育出好种子、帮农民多赚钱的决心。
如今,74岁的姜向涛,依然每天早早地来到自己的7个棚室里。
![]()
这里面种着300多个品种的瓜类,他会仔细观察每一株瓜苗的长势,用专业的仪器测量瓜的甜度,认真记录下各项数据,等瓜成熟后再小心翼翼地收集种子。
2024年这一年,他又培育出了4个全雌瓜新品种。
他的育种技术不仅在科研领域得到认可,在实际生产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
海南大学邀请他担任种子技术顾问,把他培育的全雌瓜种子,作为重要的科研对象。
坐落在甘肃省的全国繁育种子基地,也聘请他作为技术顾问,主要负责全雌瓜的生产指导和技术推广工作。
身边经常有农业院校的年轻人来学习,他总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几十年的育种经验分享给他们。
![]()
姜向涛培育的全雌西瓜,确实有不少过人之处。这种瓜外形饱满圆润,表皮绿得发亮,深浅相间的条纹排列得整整齐齐,几乎没有“歪瓜裂枣”的情况。
它最大的特点是每节都能结瓜,而且只开雌花,没有消耗养分的“谎花”,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率和产量。
虽然单个全雌西瓜比普通西瓜小一些,但口感却出奇的好。咬一口下去,汁水瞬间在嘴里爆开,甜度从中心到边缘都很均匀,清甜爽口还带着一丝冰爽感,完全不齁嗓子。
![]()
它的果肉细腻得像嫩豆腐一样,没有普通西瓜那种沙沙的纤维感,籽小到可以直接吞咽,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能放心吃。
更重要的是,全雌西瓜具有抗病性强、产量高的特点,还简化了杂交制种的工序,不需要人工授粉,就能获得高纯度的杂交种子,既提高了西瓜的品质,又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益。
![]()
从一个为生计发愁的普通农民,到攻克世界难题的育种专家,姜向涛用25年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初心和热爱。
他没有耀眼的学历,没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和对土地的深情,在黑土地上书写了属于中国农民的传奇。
这份坚守,这份爱国情怀,值得我们每个人铭记。#夏日旅行攻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