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合肥西站”四个金属大字在41.138米高空精准吊装到位,这座承载着千万合肥人期待的现代化交通枢纽正式亮出身份。作为合肥铁路枢纽“三足鼎立”格局的最后一块拼图,合肥西站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预计2025年底全面建成通车,届时将合肥老百姓的出行提供更多的便利性。
![]()
目前,合肥西站西侧站房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装饰装修和机电配套施工,16个检票口中西侧8个基本建成,东侧8个正加速推进,候车大厅每小时最高可发送5300人次客流。东侧站房历经8小时连续作业后,重达3100吨的屋盖钢结构精准提升18.3米,与西侧站房成功对接,标志着站房正式成型并进入金属屋面施工阶段。
这座“桥建合一”的高架站房,上跨合武绕行线、合福铁路等繁忙干线,采用国内首创的空心楼盖结构体系,不仅优化了主梁梁高,更减少混凝土和钢筋用量,显著提升结构耐久性。站内设计融合“大湖水波、科技脉动”主题,1.04万平方米的水滴造型天窗与智慧芯片吊顶交相辉映,出站厅墙面更以铝板雕刻合肥十景,将城市文化基因融入建筑肌理。
合肥西站的核心价值,在于其对城市时空维度的重构。通过衔接京港高铁、合蚌高铁、商合杭高铁等13条干线,合肥将形成覆盖9大方向的放射状枢纽。这种线路网络的优化,直接带来出行效率的飞跃:目前,合肥南站至北京南站最快3小时37分钟(G30次);西站开通后,通过合蚌高铁与京沪高铁的无缝衔接,预计最快3小时即可抵达,缩短半小时的行程将让“朝发午至”成为日常。其次,待京港高铁安徽段贯通后,合肥至香港将实现快速直达。目前,黄山北站至香港西九龙需5.5小时(G99次),合肥西站开通后,预计可缩短至4小时,比现有中转方案节省1小时以上。
这种时间压缩带来的不仅是通勤便利,更意味着合肥与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区域的深度融合。以北京为例,3小时车程覆盖的不仅是商务出行,周末往返故宫、长城的“双城生活”也将成为可能;而香港方向的提速,更将为合肥科创企业对接国际资本、文化交流打开新通道。
延伸阅读:合肥西站位于合肥市蜀山区潜山路、清溪路、十里店路和樊洼路围合区域,是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合肥铁路枢纽第二大客运站。车站总规模8台18线,站房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采用“大湖云帆·科技方舟”设计理念,金属屋面融入“大湖叠浪”元素,中央采光天窗采用LOW-E玻璃,兼具采光与节能效果。作为京港高铁通道关键节点,其衔接合安、合新、合福等高铁线路,填补合肥西片区大型枢纽空白。站内整合地铁3号线、10号线、S1号线及公交、出租等交通方式,实现“零换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