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复读小伙伴们!今天咱来聊聊复读生不想去学校这个事儿,我有五个“情绪急救”策略,能让你们的复读重启变得超轻松。
第一个策略,先接住情绪,再谈行动。当咱复读生说“不想去学校”的时候,别一上来就讲道理。你就蹲下来,看着咱的眼睛说:“嘿,听起来你就像被压在巨石底下的小蚂蚁,难受得很吧?”用这样形象的比喻,一下子就能打开话匣子。心理学家说了,人焦虑的时候,大脑前额叶就跟“罢工”了似的,这时候强行讲道理,咱只会更抗拒。咱可以准备个“情绪急救箱”,弄张空白卡片,上面写着“此刻我允许自己______”,再搞一盒捏起来会响的减压泥,或者来一首超魔性的BGM。记住哈,让情绪流动起来比控制它重要多啦!
第二个策略,把“必须复读”变成“选择复读”。“我被逼着复读”和“我想试试复读”可差老多了,前者就像被人推下悬崖,后者是自己主动去攀岩。咱可以列个“复读愿望清单”,想想是想体验集体自习的战友情,还是想试试自己的极限。有个男生就说:“我就是要证明上次失误不是我的常态。”这种具体的目标,可比“考个好大学”这种空话有动力多了。咱还能玩个游戏,把复读当成通关游戏,问问自己想获得啥技能,有人选“抗压buff”,有人要“时间管理大法”。
第三个策略,用“微行动”撬动惯性。要是咱是起床困难户,说“起不来”,别催咱六点晨读。试试“五分钟挑战”,只要穿好校服坐在书桌前五分钟就行。有个女生用这办法,五分钟后顺手就打开了错题本。神经科学说了,微小的行动能激活大脑的奖励回路,就像给生锈的齿轮滴润滑油。咱还能设计个“闯关地图”,完成三次“五分钟自习”就能解锁“午休加餐券”,积累十次能获得“周末自由日”。
第四个策略,建立“反脆弱”支持系统。复读可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咱可以组个“三三互助组”,找三个不同学科的伙伴,每天分享一个“今日小确丧”和一个“意外小确幸”。有个小组还发明了“错题漂流本”,把难题写纸上,传阅的时候用不同颜色标注“我懂这个”“我有新解法”。当挫败感能传递出去,反而能让大家关系更好。咱还能设置“情绪天气预报”,用表情符号代替说话,红色太阳代表“今天想暴走”,灰色云朵表示“需要安静角落”。
![]()
第五个策略,寻找“复读之外的复读”。有个复读生备考的时候养了盆绿萝,发现照顾植物和复习一样,都得有耐心,不能着急。咱可以开辟个“平行时空”,午休的时候听段历史播客,晚自习前画张思维导图,或者就看看窗外云朵啥样。这些看似没关系的体验,说不定哪天就串起来,让咱有新认识了。有个男生复读时迷上拆解机械表,考试遇到难题,居然用“拆解零件”的思维找到了解题办法。
最后咱得记住,复读不是单行道。当咱站在校门口犹豫的时候,要知道复读不是一场非黑即白的赌局,而是给自己多一次“试错权”。就像登山的人不会因为走错路就否定整座山,咱复读生也别因为一次失败就否定所有可能。说不定哪天,咱就能笑着跟后来的人说:“那年我带着满身伤痕重返校园,却在裂缝里看见了光。”怎么样,小伙伴们,赶紧试试这些策略吧!
主讲人: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郭利方,国家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多重背景,自2008年攻读心理学,多年的学习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及家庭治疗,擅长于各类型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生涯规划和人际关系.对于治疗惊恐发作及焦虑抑郁经验丰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