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法学硕士公然藐视法律,不服法庭判决,这个行为释放出来的信号,是极其危险的。
她一旦进入司法系统,未来大概率也是和“不是你推的,你为什么要扶?”“他打你,你为什么要跑?”等金句频出者之流一样,被舆论唾弃,被公众笑话。
甚至,还可能带来更大的司法地震和灾难。
![]()
今天不聊杨某是如何过分,如何作,最后导致自己社死。
也不谈肖同学何其让人心疼,一次普通的湿疹,却落了个人生尽毁。
我想说,武大图书馆这个事件,肖同学从被误会到家破人亡,杨某从得理不饶人到赶尽杀绝,这里面,其实暴露了我们成年人的悲哀,也撕开了体制内的遮羞布。
1,一个面对权威判决依然不肯认输的人,不是她真的没觉得自己输了,错了,而是认为自己丢不起这个人。
一句道歉,一次承担,她认为会让她的自恋受损。
这背后反映的,恰恰是她缺失和崩塌的自我价值体系。
一个真正有能量,内心丰盈,内核稳定的人,在说出“对不起”这句话,去承担过错的时候,断然不会带着自我怀疑和羞耻感,而是自信的,坦然的,成长的,也是悲悯的。
有很多人,明明错了,但因为要维持所谓的体面,保护所谓的个人价值,固执己见,拒不认错。
![]()
其实,这并不是体面,反而失了体面。
这不是有价值,而是价值感不够的体现。
杨某,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而她的学校,只有在迫于舆论压力,维护校庆形象和声誉的情况下,才会出面来面对公众。
口上说着要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和他们的合法权益,却一边不经过严谨调查,让学生人生尽毁甚至家破人亡。
嘴上说着要尊重法律判决,却迟迟不对肖同学,撤销处分,恢复名誉。
一边要面子,一边不停的打脸。
![]()
一边回应,一边撕开那块千疮百孔的遮羞布。
2,一个学法的人,因为一个已被法律认定系误会的事件,连续3年不遗余力地要把对方置之于死地。
不是因为这个事件本身给她带来了伤害,而是她在故意整对方的这个过程里,在大家被她成功带了节奏,误会了受害人,继而对受害人进行网暴的前半部分舆论里,在校方没有经过严格调查程序,轻率作出误判的处分里,得到了胜利的快感和虚妄的成就感,以及一种权力的幻觉。
这种快感,成就感和权力幻觉,彻底满足了她的全能自恋。
![]()
而这种全能自恋一旦被触发,就像某个口子决了堤的洪水,止不住疯狂泛滥。
以为接下来,从法官到学校,从公众到舆论,都会在她的掌控之下,并且在践踏道德和法律底线,逾越尊严和公俗的前提下,不惜冒着被舆论反噬的后果,一步一步去验证那份虚妄的掌控感和成就感。
最后,结局很残忍。
汹涌泛滥的洪水,淹没了她想打败的人,但同时,更淹没了她自己。
这里面,没有赢家。
每一个成年人,都想通过脱离被控制和去控制别人,找回人性底层都渴求的成就感和权力感。
为了达到目的,有的人践踏了法律,有的人违反了道德。
但像杨某这么极端且缺失基本人性和善良的人,还是极少数。
人性的恶,有人一边作,一边掩。
打着要维护自身权益的名号,却在不断的试探法律的边缘和道德的底线。
而她的遮羞布,就是那一张自我感觉良好的法学硕士文凭,和所谓学法之人的合法权益。
这些冠冕堂皇的借口和遮羞布,剩下的只有赤裸裸的恶。
3,一群看客围观与网暴的背后,极少可能是带着要弘扬社会正气的初衷,更大可能,是一场借机宣泄个人极端情绪的暴力狂欢。
当一个人的行为和言语超出了你的认知和理解范围,你就认为对方是错的,蠢的,怂的,是不可饶恕的。
![]()
加上这个事件,可能会触发你心里的某些原生创伤,激发你潜意识里的心理投射,结果就会以网暴的形式呈现出来。
肖同学被误会的时候,你以为你是正义的化身,殊不知,他今天的不幸,我们也曾经是罪恶的推手。
每一颗砸向他的唾沫星子,就跟雪崩来临时的雪花一样,没有一片是无辜的。
而今天,一纸判决下来后,“如梦初醒”的我们,又转过头,趋之若鹜以同样的方式,把口水喷向当初祸害肖同学的法学女生,甚至她就读的小米创始人的母校。
杨某很过分,咎由自取,但我们要把理智停留在事件上,而不是在情绪上。
挖她的论文漏洞,学术造假,扒她在等待判决期间,一直骚扰和威胁法官,爆她想告学校,等等这些内幕,远比我们打出“畜S”,“婊Z”这些词,更能让她受到惩罚。
人类的悲与欢并不相通,但冷漠和热情可以同时存在,就像冰和火可以塞进同一个心脏。
肖同学的悲剧,固然是法学女生造成的,但扪心自问,这一把烧毁他的熊熊烈火,我们没有往里面添过柴吗?
我想问,当阿Q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墙壁上撞了四五个响头时,未庄那帮经常拿他开玩笑的人,有谁是真正关心阿Q的遭遇?
当孔乙己因为偷书,被丁员外打得鼻青脸肿,那些围着他各种嬉笑怒骂的酒客,又有谁真的关心孔乙己是否偷书?
今天的我们,就是未庄的人们,亦或咸丰酒店的酒客。
先用正义之名摧毁肖同学,再以反转之名攻击法学女生。
在这种毫无止境、两头倒的暴力狂欢里,我们并未真正关心过事实,更别说去深度思考了。
我们真正沉浸和享受的,是“语言暴力”带来的那种权力幻觉,就跟那个法学女生一样。
如此,我们跟她,又有什么区别?
成年人最大的撕裂,就是一边怒骂肖同学,一边心疼肖同学。一边猛捶法学女生,一边成为法学女生。
在一声叹息中,我想起了鲁迅先生那句无比痛心的话:
“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
网暴这块遮羞布,就是掩盖在你个人情绪下的所谓正义。
如果不是因为我们当初的所谓正义,肖同学又如何能落到今天地步?
人性不断释放出恶意和丑陋,体制内不断用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为自己的错误遮羞。
武大图书馆事件,不断映射出这些残忍的真相。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