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广州楼市像一锅夹生饭。
天气煮糊了成交量,但又被撒了一把葱花添香。
官方数据显示,二手住宅网签量跌破9000套,比上个月少了近10%,和去年火爆的七月比更是缩水一成多。
但有意思的是,仍有板块成交量逆势暴涨23%!
这冰火两重天的局面,藏着什么信号?
今天,咱们拨开数据迷雾,聊聊真实的广州楼市。
猜猜,哪两个区域在逆势上涨
在6月创造出一个小高峰后。
7月,全市的二手成交量有所回落。
这种回落是明显且普遍的,全市只有两个区域是例外:荔湾和从化。
荔湾成交上涨7.2%,从化更是暴涨12.5%。
具体来看,买家心态已经写在了户型的选择上。
虽然全市成交回落,虽然144㎡以上的豪宅占比萎缩明显,但60㎡以下小户型占比仍在逆势增长。
这说明什么?
我的话可能听上去残酷,但确实是现实:
钱包瘪了。
买家要么"蜗居保命",要么精打细算买够用就好,敢掏钱买大平层的勇士越来越少了。
冷热背后的真相
那么,为什么7月二手成交会出现冰火两重天的现象呢?
先说大环境,绕不开要提一下广州这“蒸笼”一般的天气。
38℃高温+雷暴雨套餐,出门看房感觉自己像一块铁板烧。
这房你愿意看吗?
我,反正是一听老板安排我外出踩盘就想撞墙。
正值暑假,也是难得和孩子一块亲子游的时光,家长群聊的都是"新疆草原""云南洱海",甚至是下了班抽空带孩子去吃肯麦,而不是"学位房"。
看房计划自然也就搁置了。
从政策端来看,上半年,大招频发,利率咣咣往下砸。
而现在7月,正好处在政策真空期。
没啥动力,买家的积极性自然也调动不起来。
这从付款方式也能看出来。
7月,二手按揭比例跌破45%。说明那些愿意买房的买家,不少都是自己攒够了钱一次性付款的,受政策驱动的少之又少。
再来看冷市里的"野性消费"。
芳村大道板块、桂花岗-三元里这几个板块成交量暴增,主要是旧改拆迁户手持现金扫货。
哪里拆,哪里买。“安土重迁”的思想影响下,他们入场,专挑现房,二手销量自然就被顶上去了。
从单盘而言,成交榜单上还都是我们的老熟人。
东荟城、万科欧泊等大盘单月成交几十套,这几个项目基本都是各区的性价比大盘。
盘够大,硬实力能打,而且选择也多。当房东们集体"挥泪大甩卖",总有刚需忍不住捡漏。
这不就是现在的市场吗:
没有卖不掉的房,只有不够狠的价!
等风起
好啦,聊完7月二手,再聊聊你们更关心的后市。
在我看来,如果短期内没有更大的政策刺激,市场将继续"熬鹰"模式,成交量不会有大幅抬升。
荔湾芳村、海珠西等性价比片区仍会是成交主力。
两房户型或成降价重灾区,置换客先别急着"割肉",除非急着换房,否则再观望观望,不差这一会。
而从中期来看,如果有政策大礼包,"金九银十"可能出现反弹。
如何判断是否有反弹呢?
咱们可以重点关注两个信号:
其一,大户型成交占比是否回升。
只有120-144㎡(舒适改善)及144㎡及以上(豪宅)的成交占比抬升,才能说明市场的改善意愿抬升了,才能真正抬升置换率。
否则一直只靠首置刚需撑着,哪能扛起整个楼市的库存压力?
其二,按揭付款的买家比例是否回升。
虽然全款买房对买家而言压力小,但对整个市场来说,没人愿意贷款买房并不是好事。
这实际上说明了大家对市场的整体信心不足。
而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不是吗?
如果现阶段有买房计划的话,我也有建议:
刚需抄底党们,盯紧上面我提到的7月活跃楼盘,光大花园、华景新城这类项目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大盘,业主急售的两房笋盘可捡漏。
但改善置换党们,且先等等,别卖房。
这时候难免被杀价,等大户形成交回暖再行动,避免"低卖低买"的情况。
好啦,当按揭比例缩水、豪宅买家隐身,说明市场真正的底气还没回来。
但反过来想,转机总在拐角酝酿。
接下来,捂紧钱包看清路,咱们,一起做秋风里的猎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