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我们账户被冻结,工资发不了,公司可能撑不下去了……”2022年,长春某出租车公司因一起交通事故被判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公司账户被冻结。但让企业没想到的是,法院最终选择“解冻账户+宽限期”的方式,既保障了伤者的赔偿款,又让企业“喘了口气”。这背后,是绿园法院执行局践行“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生动实践。
一场车祸,两份责任
2022年1月2日,长春某出租车公司驾驶员那某在载客途中与另一车辆相撞,造成乘客张某等人受伤。经法院审理,判决那某赔偿张某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等12万余元,出租车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孙法官发现,驾驶员那某名下无财产可供执行,而出租车公司账户虽被冻结,但账户资金涉及员工工资和日常经营。“如果直接划扣,公司可能面临停摆,上百名司机和员工的生计也会受影响。”孙法官说。
“放水养鱼”还是“竭泽而渔”?法院选择了前者
面对企业的困境,执行法官没有“一冻了之”,而是启动“三步走”调查:
1.实地走访:确认公司经营正常,无恶意欠债行为;
2.关联查询:核查该公司无其他未结执行案件,信用良好;
3.听取承诺:企业书面保证在宽限期内主动履行赔偿义务。
“我们既要维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也要尽可能减少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合议庭经评议后,决定给予企业宽限期,并征得申请人张某同意,暂时解冻账户。
法律课堂:什么是“善意文明执行”?
此案中,法院运用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意见》中的多项原则:
——“活封活扣”:对涉企案件,优先采取不影响经营的查封措施;
——信用激励:对诚信企业给予履行宽限期;
——比例原则:执行措施与企业过错程度相匹配。
“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执行也不是简单的‘封账扣钱’。”孙法官解释,“如果企业有履行意愿且不影响债权人利益,我们更愿意‘放水养鱼’。”
结果:企业守信履约,案件圆满执结
出租车公司未辜负法院的信任,在宽限期内全额支付了赔偿款。申请执行人张某拿到钱后感慨:“法官既帮我讨回了赔偿,也没让公司倒闭,这才是真正的公道。”
法官提醒:这些执行知识你要懂
1.连带责任≠逃避责任:如出租车公司、建筑公司等特定主体,需对员工职务行为承担连带责任;
2.账户冻结≠永久冻结:如有正当理由(如发放工资、维持经营),可向法院申请解冻或分期履行;
3. “失信”与“守信”待遇不同:诚信企业可能获得宽限期,而恶意逃债者将面临罚款、拘留甚至刑事责任。
这起案件的圆满解决,展现了吉林法院“刚柔并济”的执行智慧——既捍卫了法律权威,又护住了民生饭碗。执行不是终点,而是社会关系修复的起点。(李兴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