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听过很多“数字化转型”的宣传词,比如“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数据驱动决策”这些,听着都挺对。
但真到采购这块,就会发现——落地很难,甚至很多项目最后不了了之。
为什么?我们来聊聊实际情况,采购数字化转型怎么做?https://s.fanruan.com/eqqez
一、采购数字化转型为什么难做?
1. 采购问题复杂,但大家都想“一口气解决”
采购是个多角色、多部门协同的活,涉及采购员、申请部门、仓库、财务、供应商,每个人都在流程里,但没有一套系统能一次性把所有问题解决掉。
结果呢?企业一着急,就想着“换个系统”,但换了之后,流程没跑顺、数据没流通、供应商也不上线,大家反而更累。
2. 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到位
说白了,在很多公司眼里,采购就是“买买东西”,流程能跑起来就行了。
出了问题怎么办?要么靠人盯着、要么靠人记着,真出事了就靠经验救场、拍脑袋补锅。
可数字化这事,不是靠补锅能撑得住的,想真正跑起来,必须投入时间、投入人力。否则就是做样子。
3. 流程没梳理清楚就急着上系统
这是最常见的坑。很多公司采购流程自己都说不清,谁能下单、谁能改数量、谁对账,写在纸上三套方案。
这个时候你上系统,反而“固化”了一堆错流程,然后天天有人找IT改权限、加字段、换审批线,结果一堆人烦得不想用。
所以,采购数字化难做,不是因为工具难用,而是内部流程没想清楚、系统职责分不清、推动的人又没有实际采购经验。
二、ERP、SRM、SCM三大核心系统,到底谁负责什么?
采购数字化的本质,是用系统驱动流程、用数据替代人工、用协同代替推拉。
很多企业之所以采购转型落不了地,根本原因在于:系统职责不清、功能错配、流程被割裂。
在采购数字化中,企业通常会接触三套系统:ERP、SRM、SCM。它们听起来都能“管采购”,但实际上定位完全不同。
下面我们详细解析三者的职责与定位:
1. ERP:企业资源计划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企业最常用的基础系统,主要管理人、财、物等内部资源。它并不是专为采购设计的系统,但确实承担了一些采购流程的基础功能。
在采购流程中的职责包括:
- 合同生成与入账处理
- 库存管理、收货入库登记
- 财务对账、付款流程管理
优势:
- 能力成熟,适合内部流程标准化管理
- 与财务、库存系统天然集成,便于数据归档
局限:
- 不具备对外协同能力,无法对接供应商的流程
- 缺少寻源、报价、绩效等采购业务场景的精细化支持
- 大多数采购流程仍依赖人工操作(如通过邮件、微信发订单、催交期)
简而言之,ERP擅长“内部控流程”,不擅长“对外搞协同”。
2. SRM:供应商管理系统
SRM(Suppli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是专门为采购部门设计的数字化系统。它贯穿采购全流程,特别强调与供应商的互动与协同。
在采购流程中的职责包括:
- 采购需求发布、寻源、报价评估、竞标管理
- 在线下单、订单执行、交付确认、质检反馈
- 对账结算、绩效考核、供应商生命周期管理
优势:
- 支持全流程在线协同、信息留痕、实时监控
- 可灵活适配不同采购类型(招投标、框架协议、零星采购等)
- 采购数据沉淀完整,为后续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撑
关键作用:
- 让采购流程真正“跑在线上”,代替传统人工流转
- 消除供应商沟通盲区,实现从“发微信”到“系统协同”的跃迁
- 是采购数字化落地中最核心的系统,没有SRM就很难实现闭环管理
SRM不是“替代ERP”,而是承接外部协同、延伸采购能力的“主阵地”。
3. SCM:采购供应链管理系统
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聚焦的是整个供应链的协调与控制,目的是确保原料、产能、库存、交付等环节在正确的时间,以最优成本完成任务。
在采购流程中的职责包括:
- 物料采购计划制定(MRP)
- 供应链节点计划(采购→生产→销售)
- 采购周期控制、交期预警、库存调度
适用场景:
- 计划导向型采购(如生产型企业、订单驱动生产)
- 多供应商/多物料联动的大型制造场景
- 强调准时交付、库存最优化、链条响应速度的行业
三、采购数字化怎么落地?不同类型企业的怎么选?
说白了,采购数字化到底怎么做,不是看你公司多大、预算多少,而是看你现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我这边按常见三种企业类型,来聊聊不同的落地建议,不讲虚的,只说能干的。
1. 中小企业:先别想着上大系统,先把流程理顺
你现在可能连ERP都没有,采购全靠人——微信发订单,Excel做记录,月底一对账,数据对不上,吵得不可开交。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把流程跑顺、信息放在线上,不用一开始就上什么SRM全流程系统。
可以怎么干:
- 用一个简单的采购协同工具或表单系统,哪怕是搭一个钉钉审批流程都行
- 让采购需求、订单、对账这些关键节点,起码“有记录”、“能追溯”
- 建立一个供应商统一对接窗口,不要让每个人都随便对外联系
一开始不用急着做数据集成,也别想着啥绩效分析,先把最容易出错的部分数字化,别让人到月底崩溃。
2. 已有ERP但协同混乱的公司:不是重建,是补缝
你有ERP,但采购流程还靠人工对接。
比如,ERP里只能审批和入库,下单还得发邮件,供应商改个数量你得手工去改,再来一遍对账。
这个时候不是上个新系统把ERP替代了,而是要补一块“采供协同”的外联能力。
可以怎么干:
- 在ERP之外,加一层轻量级SRM或自建的采购协同模块
- 把采购申请、报价、下单、收货、对账这些流程串起来,让你和供应商看的是同一条线
- 后台的数据能不能同步ERP?可以慢慢对接。先跑得起来,再考虑打通
别想着大改ERP,成本高不说,还容易出问题。先在ERP外面“包一层”,把协同跑顺,比啥都重要。
3. 业务复杂、系统已经很多的大企业:重点不在“再多上一个”,而是“串起来”
你可能已经有ERP、WMS、SCM、甚至还上了个SRM,但问题在于:这些系统之间是断的,每个系统都有数据,没人知道哪一个才是“准的”。
可以怎么干:
- 选一个系统作为“采购主流程的承载者”(通常是SRM),把实际操作都放在这一端
- 其他系统和模块和它对接,别让采购流程“散”在三个系统跑
- 搞一套流程版本控制机制:哪个系统干什么、什么时候流转、出了问题在哪儿查得出来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建议:找业务熟、又懂一点系统的人来主导整合,不能全靠IT部门拍脑袋定流程。
四、最后一句话:
采购数字化不是买了哪个系统就算转型成功了。你要做的是,把采购流程跑顺、让数据可查、把人从“来回补丁”里解放出来。 这事不难,但也不能急。
一步解决一个问题,三个月能跑起来一个流程,就已经很值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