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的万吨冷库群里,制冷工程师王师傅正在查看运行数据。屏幕上显示,3 号冷库的库温稳定在 - 25℃,而压缩机的运行功率比去年同期下降了 32%。这个变化,源于半年前完成的新型载冷剂替换工程。
![]()
这座建成于 2010 年的冷库,过去一直用乙二醇溶液作为载冷剂。随着使用年限增加,管道里结了厚厚的水垢,冷量传递越来越慢。为了维持低温,压缩机经常超负荷运转,电费单上的数字一年比一年高。最头疼的是每年夏天,库温总会出现 1 - 2℃的波动,影响冻品质量。
新型载冷剂的高流动性解决了水垢问题。它的分子结构特殊,不容易与水中的钙镁离子结合,运行半年后打开过滤器,里面几乎没有杂质。王师傅用内窥镜检查管道,内壁依然光滑,换热效率比清洗后的旧系统还要高 15%。
在低温库区域,新型载冷剂的表现更令人惊喜。传统载冷剂在 - 30℃时会变得粘稠,循环阻力增大,而新型载冷剂在 - 50℃时仍能保持良好的流动性。现在 - 28℃的低温库,制冷系统的能耗比以前降低了 38%,按每度电 0.8 元计算,一个月就能省下 12 万电费。
冷库的湿度控制也因为新型载冷剂得到改善。过去蒸发器容易结霜,每天要化霜两次,导致库温波动。现在新型载冷剂的换热效率高,蒸发器表面温度分布均匀,结霜速度慢了很多,三天化一次霜就行,冻品的干耗率从 3% 降到了 1.2%,每年减少损失近百万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