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傅抱石《松菊思予》
设色纸本 137×34 cm
【题识】松菊思余,余了归与。乙酉中夏月上浣,傅抱石重庆西郊金刚坡下正斋。
【傅抱石自题签】松菊思予。抱石自题。印文:傅
【印文】抱石、乙酉、其命唯新
![]()
![]()
![]()
![]()
此幅为1947年上海「傅抱石画展」展览作品,难得可贵的是附有傅抱石在此幅画作前合影。按叶宗镐先生《傅抱石年谱(增订本)》所述,1947年9月,傅抱石「携历年积藏之个人作品往上海,筹备展览」,10月27日至11月2日在上海南京东路中国百货公司慈淑大楼二楼南长厅「中国艺苑」举行的「傅抱石画展」,「展出作品180余幅,且多巨制,山水、人物各半,深得好评。作品大多售出。」该展览是继「壬午画展」(1942年)之后傅抱石最为重要的画展之一。展览结束当日,《大公报》更请郑午昌发表《读傅抱石画》,对此次画展作出高度评价:「……抱石傅先生此次画展,出品凡一百八十件。山水人物,争奇竞美。大至丈幅,小止方尺……盖其山水,自王洽而至云林诸家法,无不化而用之;人物自顾恺之而至周昉诸家法,无不选而法之……」
画面中,松树以轻胶赭石描绘枝干、篱笆,淡墨渲染周围,再以浓墨点染浓密处成色墨交融的块状,浓墨中隐约可见松树的枝干和篱笆。水墨淋漓的晕染,营造气氛,加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意境。树并不多,但却给人郁郁葱葱无穷无尽的感觉。画面下方,写野菊盛放于浓墨及篱笆间,水墨颜色,互相交叠,互相冲破洇化,笔触造型都由自然结边的墨色固定下来,层层叠叠,错综复杂,粗看墨影晃动,细观变化无穷无尽,妙不可言。
图中松下陶渊明造型延续了宋以来《渊明归去来图》的典型样式陶渊明面部丰满,细目长髯,半罩纱巾鹿裘宽袍,宽大的袍袖随风飘动目视远方,执杖前行。陶渊明以高古游丝描写出,线条圆劲绵细,流畅爽利,造型、开脸乃至衣饰细节,写来精微,意趣古朴清远。五官以细线勾勒,刻画出人物从容安详的神态。衣纹线条以中锋、侧锋交替使用,具婉转流畅之势,表现出陶渊明辞官归隐无官一身轻后的愉悦神态及其一代名士的不凡气质。可以看到傅氏深受顾恺之的影响铁线描、高古游丝描的劲利流畅,又吸取了陈洪绶的变形奇趣,石涛的意态洒脱,相互交融。
此幅作品创作于1945年,正是傅抱石在金刚坡时期的成熟期。画面整体高古、典雅、飘逸的格调,表现出傅抱石所独有的艺术特色与魅力。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原创内容 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编辑丨陈丽玲
主编 | 廖伟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