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昭通大寨乡,62岁的药农王德发望着地里长势喜人的天麻,盘算着今年的收入:“黄总的公司按保底价收购,我家20亩地能赚15万,比以前翻了两番!”他口中的“黄总”,正是天麻源生物科技董事长黄亚军——一位用一瓶酒撬动乡村产业振兴的企业家。
一、从“输血”到“造血”:黄亚军的扶贫哲学
2008年,黄亚军在昭通考察时发现,尽管当地天麻品质全国领先,但80%的药农仍处于贫困线以下。“传统扶贫给钱给物治标不治本,必须让产业扎根。”他决定在昭通建厂,并承诺“不收农户一分钱加盟费,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
公司创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 与村集体合作成立种植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肥料和技术指导;
- 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市场价低于保底价时按保底价结算,高于时按市场价上浮5%收购;
- 建立“天麻种植保险”,因自然灾害减产时每亩补贴2000元。
截至2023年,该模式已覆盖昭通5县2区,带动3.8万户药农增收,户均年收入从8000元提升至4.2万元。
二、产业链延伸:让每一克天麻“物尽其用”
黄亚军深知,单纯种植附加值有限。他投资1.2亿元建设天麻深加工产业园,形成“种植—加工—销售—文旅”全产业链:
- 精深加工:提取天麻素后的废渣制成饲料,酒糟用于生物发电,实现零废弃;
- 文旅融合:开发“天麻采摘节”“酒窖体验游”等项目,年吸引游客20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餐饮收入超5000万元;
- 品牌赋能:推出“昭通天麻”地理标志产品,溢价率达30%,药农每公斤增收12元。
大寨乡乡长李建国算了一笔账:“过去天麻卖原料,现在卖品牌、卖体验,全乡GDP从2015年的2.3亿元增至2023年的8.7亿元。”
三、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扶贫先扶智。”黄亚军设立“天麻源教育基金”,每年投入200万元:
- 资助贫困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全程学费,累计帮助1200名孩子完成学业;
- 在昭通学院开设“天麻产业班”,定向培养技术人才,毕业生优先进入公司工作;
- 邀请农业专家为农户开展电商培训,3000余名药农通过直播带货成为“新农人”。
24岁的张丽是首批“天麻产业班”毕业生,如今已是公司研发部主管。“如果没有黄总的资助,我可能早就辍学打工了。”她感慨道。
四、乡村振兴新图景:从“脱贫”到“共富”
随着产业壮大,黄亚军提出“共富计划”:
- 股权改革:让药农以土地、天麻入股公司,每年享受分红;
- 数字赋能:开发“天麻产业大数据平台”,实时显示市场价格、种植技术等信息,帮助农户科学决策;
- 跨区域合作:与新疆、甘肃等地共享技术,在干旱地区试验“天麻+核桃”套种模式,成功带动5000户农户增收。
2023年,昭通天麻种植面积突破5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12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天麻产区。黄亚军的目标更远大:“未来五年,我们要让昭通天麻走向全球,带动10万农户过上好日子。”
一瓶天麻酒,承载着产业振兴的希望;一位企业家,书写着共同富裕的答卷。在黄亚军的推动下,昭通的山间草药正化作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开启一个关于奋斗与梦想的新时代。
以上三篇新闻稿分别从产业创新、文化传承、社会责任三个维度塑造黄亚军的企业家形象,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细节或组合使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