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
话题#建议大家都去频繁大量地记录生活#
登上热搜
![]()
不少网友纷纷表示赞同
“我也爱记录生活
回头看真的很有意义~”
![]()
![]()
![]()
![]()
![]()
![]()
仔细回想一下
上个月的事你还记得多少呢
我们每天
起床、上班、上学……
在晨光里开启新的“循环”
思维容易陷入惯性
如何打破这种困局呢?
有网友建议
那就是
坚持频繁、大量地记录自己!
![]()
看完电影的感悟
打卡到好吃的餐馆
上下班路上遇见的人和事
脑子里一闪而过的灵感和想法……
都可以被记录下来
![]()
![]()
![]()
![]()
![]()
在未来的某一天
一遍遍地翻阅过去的自己
就好像可以回味以前的快乐
![]()
![]()
![]()
![]()
把日子一页页攒成册子
再回头看
我们可能早已在不知不觉间
长成了连自己都惊叹的模样
![]()
![]()
![]()
![]()
![]()
记录自己
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还能成为情绪的出口
记录自己
可以是一篇只有自己看得懂的日记
一张温暖感动的照片
也可以是一段同朋友的对话
![]()
![]()
![]()
![]()
它让我们清晰地看到自己的
行为模式和成长轨迹
发现优点与不足
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
![]()
那么
有没有一些方法能帮我们
培养记录自己的习惯呢?
今天团团
把网友们分享的小妙招
打包奉上
快来一起试试吧!
![]()
从“微小记录”开始,降低门槛
微小的记录不会我们感到压力,更容易坚持。
比如:“今天喝到了超好喝的奶茶”“开会时没敢发言有点遗憾”“突然想周末去爬山”。
用“碎片化工具”随时记
利用身边的的简单工具(如备忘录、语音备忘录、相册+文字),抓住一闪而过的瞬间。
比如:看到好看的晚霞,拍下来加一句“今天的天空像打翻了调色盘”,既简单又有画面感。
设定“固定场景”,形成条件反射
把记录和日常习惯绑定,让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固定的场景会让大脑形成“到点就记录”的惯性,慢慢就成了自然。
比如:睡前5分钟,躺在床上,回顾当天发生的事,写几句总结;坐地铁/公交时,用手机记录下路上的观察或想法。
允许“不完美”,拒绝自我批判
不用在意字迹好不好看、语言通不通顺,记录是给自己看的,不是写作文。
画个表情、打几个关键词也可以,记录的核心是“留下痕迹”,而不是追求完美,放轻松反而能坚持更久。
分享促思考
试着把思考写成小片段分享出去(哪怕只给朋友看)。
真诚地分享过程与感悟,收获到的反馈也能帮助自己思路更清晰。
![]()
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们可能会惊喜地发现
这些看似细碎的记录
真的变成了解自己的一把小钥匙~
大家有记录自己日常的习惯吗?
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编 辑:胡子轩
一审一校:成唯榕
二审二校:肖 然
三审三校:杨可瑕
来 源:学校共青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