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4日,有一段视频冲上了热搜:
视频里是人大博士储殷的灵魂发言:“现在人们都觉得结婚必须要给彩礼这个事儿,似乎是在“拿钱买人”,好像是在物化女性。”
![]()
“可是,女性在婚姻里是最吃亏的,彩礼是一种对女性的物质保障,女性要求彩礼是天经地义的。”
他的这段话是从经济的角度来阐述彩礼的价值的,这得到了很多网友的认同,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留言“这位专家简直配享太庙”。
“女性吃亏论”为什么能上热搜?
这句话看似简单,但背后却戳中无数人的痛点。
在这段关于彩礼的这个视频下面,也有人在辩解说:“不能单一的只用钱去衡量,两情相悦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评论强调了爱情,但殊不知,爱情是最没办法保障的东西,所以大多数人是认同储殷这个观点的:
彩礼是一种对女性的物质保障,因为女性确实在家庭里付出多、牺牲多,最后却往往没保障。
![]()
例如,已婚女性平时的劳动时间比男性多太多了,而且大部分是无偿家务和育儿劳动。
而一旦家庭出事,离婚时这些看不见的贡献又往往无法量化,也无法补偿。
这是最普遍的现象,尤其对那些曾中断事业、投入家庭的女性来说更为明显,所以女性吃亏,这一点都不假。
为什么她们在婚姻里吃亏了?
被角色绑架了,很多女性进入婚姻后,逐渐被推到一个“理想女性”的位置上——要贤惠、要照顾公婆、要带孩子,还要体贴丈夫。
这其实是一种性别分工的惯性。
![]()
比如《我的前半生》里的罗子君,原本是养尊处优的全职太太,可丈夫出轨后,她几乎一无所有,只能从头开始找工作。
婚姻一旦失衡,女性往往发现自己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角色中,被绑得太死了。
而男性呢?更多时候只是挣钱养家,却不被要求全盘照顾家庭细节。
当女性承担了数倍的任务量时,却换不来对等的保障,吃亏也就不难理解了。
女性吃亏还表现在,婚姻中最可怕的不是争吵,而是失去选择权。
![]()
很多女性生完孩子后选择回归家庭,结果几年后职场脱节、技能断层。再想回去,早已寸步难行。
如果这时婚姻出了问题,她们连转身的力气都没有。
一个女人,只有自力更生才不会被人踩在脚下。
很多时候,看似稳定的婚姻,其实只是女性放弃独立换来的假象,一旦风吹草动,就全盘皆输。
婚姻不是修行,不该是单方面的牺牲
婚姻理应是彼此扶持、共同成长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一个付出,一个享受。
在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里,女主金智英一度陷入了产后抑郁,就是因为结婚后所有的梦想和自我都被压缩进了厨房和小孩尿布里。
![]()
她丈夫甚至不是坏人,不家暴,还长得很帅(孔刘演的),但丈夫就是没有意识到她的付出。
这其实是很多现实婚姻的写照。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隐形劳动”,指那些看不见却持续消耗能量的工作。
比如记得孩子的疫苗时间、做饭前先查过孩子忌口、半夜起床安抚发烧的宝宝——这些大多是女性在做,但常常没人看见、也没人感谢。
如果婚姻只认金钱投入,而不认这些细致的情感劳动,那么女性吃亏就成了必然。
![]()
而这场吃亏论的热搜背后,其实是大众在讨论一个终极问题:婚姻到底应该怎么过,彩礼应该怎么给,才算公平?
有个评论说:我老公买了一个车2万,他从来不给车保养,也不注意磨损;
后来他买了一个30万的车,时不时的去保养,加最好的油,贴了膜,还配了车位,小心翼翼的呵护着。
这个评论很戳心,似乎彩礼给多一点才能换来珍贵的婚姻,但其实彩礼只是一方面,婚姻里最珍贵的是:
夫妻的投入必须是双向的,夫妻的责任和义务应该是对等的。否则,婚姻就是一场披着爱情外衣的资源剥削。
![]()
当然,不是所有婚姻都会让女性吃亏,但婚姻制度本身就对女性更苛刻,这是现实。
所以更重要的是,女性要有退可守、进可攻的底气——保留经济独立,保留成长能力,保留自我。
婚姻虽然是两个人的事情,但幸福可是自己的责任。
你可以选择爱、选择家庭,但请别放弃选择让自己幸福的权利。
请记住:别让爱,成为你吃亏的理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