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关村炎黄中医药科技创新联盟中和医派专家委员会邓立武
北京中西医结合肾脏疑难病会诊中心冯贺妍
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周小刚
北京和平中西医结合医院范振沙
北京崇文门中医医院喻陶
中国传统医学“中和医派”由国医大师孙光荣所始创,由弟子杨建宇教授主要负责继承和发展。
孙老曾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改革发展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院院长等职,系首届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在全国中医界众口皆碑,颇具威望,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融合、创新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杨建宇教授,系孙光荣国医大师的得意门生,中和医派学术主要继承人,现为中和医派学术的掌门人,兼任《光明中医》、《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主编,孙光荣国医大师传承工作室主任等社会职务。杨教授曾师从国医大师孙光荣、中药泰斗祝之友等多位著名中医药学家,主要从事中医药疑难杂症、免疫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治、理论研究和带徒教学工作,曾发表《医道中和—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心得要诀》、《中医治未病学教程》、《伤寒杂病论会通》等专著,在中医药领域造诣深厚、表现卓越,为中和医派的传承、发展、壮大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中和医派的学术理念,是将中医“中和思想”与儒家“贵中尚和”理念有机融为一体,倡导中医临床当“谨查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辨识偏盛偏衰,察知太过不及,以矫正致其中,燮理达其和”。临证组方用药原则是“遵经方之旨,师古而不泥古,追求处方平和,扶正注重顾护正气,祛邪不宜滥伐过度。方药求阴阳、动静结合,升降相应、收散兼融、寒热并用、用药安全,避免崇贵尚奇、奇方怪药等。强调谨守阴、阳、气、血失中失和之病机,从顺其宜,以平为期,调平燮和,中病即止”,以达到减轻症状、消除痛苦、解除疾病、促进康复之目的。
中和医派对慢性肾衰竭竭的理论认识与辨证论治,有其独到与精妙之处。其积极主张辨病、辨证相结合,按分期论治本病,并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早期干预治疗。主张衷中参西,中西医结合,多方位全面综合管理。
慢性肾衰竭CRF在中医多属于“肾劳、虚劳、溺毒”等范畴,指长期在各种原发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病CKD(肾小球、肾小管或肾间质病变)的基础上,缓慢出现肾功能进行性减退直至衰竭的临床综合征,以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机体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碱)中毒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常波及消化、心脑血管、呼吸、血液异常(贫血/出血),以及矿物质和骨异常MBD、内分泌功能紊乱、神经肌肉皮肤等多系统病变,至终末期不可避免地要进入血液或腹膜透析阶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慢性肾衰竭CRF在早期即可出现“血液胱抑素C”增高,随之后才出现“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等增高,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较多容易被忽视。
中和医派认为,慢性肾衰竭多由于肾病迁延日久难控,肾脏功能虚损,湿浊热瘀毒邪气壅滞,加之饮食不节、外邪感染、劳累过度、情志失调、肝风内动、药毒损伤、食毒环毒等因素促使正气虚衰、病情进展。其病因、病机错综复杂,病变部位常涉及肾、脾(胃)、心、肝、肺与三焦等。临证多以气、血、阴、阳虚弱为本,本常偏衰与不及,以虚为主;多以水、湿、浊、热、瘀、毒、风等为标,标常偏盛与太过,且以实为主。证候特点多正虚邪实、虚实夹杂,多脏虚弱、多种邪实并存,多个证型交互兼夹、交叉互见。临证常见“心脾肾气血两虚证、脾肾肺气阴两虚证、脾肾心阴阳两虚证”等本虚主证,兼夹“水湿、湿浊、湿热、风水、热毒、瘀血、尿毒、气滞、痰阻、饮停、风动、血溢”等邪实兼证。
慢性肾衰竭CRF在临床上常分早期[CKD-G3,60>eGFR≥30ml·min⁻¹·(1.73 m²)⁻¹]、中期[CKD-G4,30>eGFR≥15ml·min⁻¹·(1.73 m²)⁻¹]、晚期[CKD-G5,eGFR<15ml·min⁻¹·(1.73 m²)⁻¹]。本病早、中期往往正虚多重于邪实,中、晚期往往邪实多重于正虚,力当辨明正、邪轻重主次,且本病各期、各证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肾阳衰败。治疗原则以矫正致其中,燮理达其和,调平脏腑阴阳气血,时举重治其本,时举重治其标,主次分明施以虚实有度,补泻适度恰如其分,祛邪不伤正气,扶正不助邪生,标本兼顾,切勿犯“虚虚实实”之戒,不同程度的温补肾阳始终贯彻诊疗全程中。用药多以经方化裁加减,动静结合,升降相依、收散兼融、寒热并用,权衡虚实程度调以药物剂量,确保用药安全,避免尚贵奇异。本团队临床常用的方药有由归脾汤和当归补血汤化裁的“归脾益肾汤”、参芪地黄汤与生脉饮加减合成的“参芪滋肾汤”、右归丸合金匮肾气丸而成的“右归温肾汤”,以及“真武汤、实脾饮、苓桂术甘汤、五苓散、五皮饮、防已黄芪汤、黄连温胆汤、四妙散、越鞠丸、越婢汤加术汤、五味消毒饮、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复元活血汤、补阳还伍汤、济生肾气汤、济川煎、参苓白术散、温脾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经典处方。中成药常用的有主含大黄的制剂如尿毒清、肾衰宁等,冬虫夏草如百令胶囊、金水宝等,但前者多适合湿热型,后者多适合偏虚型者。
对于慢性肾衰竭的诊疗,常需结合现代医学的诊疗与综合管理措施。
第一,主要是针对引起慢性肾衰竭的原发根底疾病积极进行对因治疗,可明显延缓、阻抑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第二,是尽量避免和及时纠正促进血肌酐快速升高的诱发危险因素,其中慢性渐进性因素多可见于肾病活动(蛋白尿)未控制、高血糖、高血压、高尿酸、高血脂、中重度肥胖、中重度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吸烟嗜酒、高龄老人等。急性恶化性因素多可见于肾病活动急性加重,伴发各种急性轻重度感染,肾毒性中西药物损伤,尿路急性梗阻,腹泻或大汗失脱水、大出血甚至休克等急性血容量不足,突发恶性高血压、突发严重低血压、急性心力衰竭、慢心衰急性加重、严重心律失常、严重肝衰竭、多脏衰竭等致使肾脏供血突发急剧减少等。在日常生活中,应对以上高危风险因素,要尽量避免,严加防范,一旦发生,应积极、及时、尽早求助肾科医师加以诊疗处理。
第三,在合理有效防治并发症方面,主要是合理纠正缺铁肾性贫血、纠正酸中毒、纠正高尿酸血症、纠正低钙高磷血症,有效防治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MBD,严格防治高钾血症,严格限制水钠潴留,以及积极防治高血脂、高血粘、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尿毒症性微炎症因素等。
第四,主要是生活方式早期干预,合理控制饮食,改善饮食结构,积极控制体重,肥胖科学减肥,坚持适当运动锻炼,尽早戒烟、限酒等。生活饮食多主张适量多饮水、低盐、低蛋白、低钾、低磷、低嘌呤、富钙饮食等,同时保证能量供应,适当在饮食中补充铁元素等。
典型案例一:
患者女性,39岁,身高163cm,体重66.0±Kg,药后血压120±/80~85mmHg,已婚,未生育,河南人。患者2008年(22岁)患“IgAN(M1E0S1T1-C1,CKD-G1)伴缺血性肾损伤,肾性高血压”等,经基本规范泼尼松、吗替麦考酚酯,配合ARB类药物等治疗后病情逐步基本缓解,尿蛋白(0.4~1.9)g/24h,尿红细胞RBC±~2+,偶因感冒曾一过性加重。2021年发现血肌酐SCr100+μmol/L,经服包醛氧淀粉、尿毒清、百令、肾炎康复片及中药汤剂等,血肌酐时高时低,波动于130±~210μmol/L之间。22年初查血肌酐SCr260±μmol/求诊,时查血红蛋白Hb112g/L,尿红细胞RBC+、尿蛋白PRO2+、定量UP1.2g/24h,血肌酐SCr265.7μmol/L、尿素氮BUN12.5mmol/L,血尿酸Ua437μmol/L,电解质(钙磷)等尚正常,肾脏R9.3、L9.7cm。刻下症见泡沫尿、轻微畏寒、四肢欠温,饮食一般、睡眠欠安、焦虑恐惧透析,大便3~4次/日质溏薄,尿量1500±ml/d,舌质偏淡有齿痕,舌下瘀青,舌苔薄白微黄兼腻,脉细。
中和医派辨析:慢性肾衰病CRF(中期,eGFR19+,IgAN)。肾病日久,肾阳虚衰,脾气亏虚,清阳不升,精微下注,湿浊不降,久病入络,肝气不畅,终使瘀毒湿浊郁热内蕴。以肾阳偏衰,脾气不及为本,以瘀毒湿浊(郁热)为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重于标实。治以“重在温肾阳健脾气,升清降浊固精,辅以活瘀解毒利湿,佐以疏肝清热,寒热并用,升降相依,平衡阴阳矫正至中,燮理胃肠以使达和。”
以四神丸和参苓白术散为基础方化裁如下。
补骨脂30g~60g、吴茱萸10g~20g、煨豆蔻15g~5g、五味子15g~10g、菟丝子30g~10g、炮附子15g~5g、桂枝30g~15g、生黄芪60g~30g、炒白术30g~15g、茯苓10g、薏苡仁15g、怀山药15g、柴胡12g、醋白芍15g、升麻6 g~10g、泽泻10g、酒川芎15g~30g、大黄炭10g~15g、生麻黄10g~15g、青风藤15g、白僵蚕10g、炙甘草10g。
以此为基本处方,患者服用2周后大便次数减少至2次/日,稀便好转,诉尿泡沫有所减少,继续调整剂量、方药加减,服药4周后复查血肌酐降至SCr137.5μmol/L,尿蛋白定量0.83g/24h,8周后血肌酐SCr120+μmol/L,尿蛋白0.4±g/24h,大便1~2次/日便软成形,四肢温和,自觉舒服,体重减2±Kg。中药随后渐改为隔日、三日一剂,长期维护中,随访至今,血肌酐基本稳定,定期随诊中。病程中曾配合泼尼松片(10→5)mg/d、吗替麦考酚酯片(0.5→0.25)g/d以控制原病活动,并长期坚持低盐、低蛋白饮食,适当减轻体重,控制好血压等。
方药解析:查看既往处方,多以气阴两虚伴湿热瘀浊施治,少有温补肾阳之味。该患者病程长久,重在肾阳虚衰、脾气亏虚,升清降浊失司、胃肠功能紊乱,此已成为疾病的根本,加之瘀毒湿浊(郁热)病理产物为标。选重用四神丸合参苓白术散加炮附子、菟丝子,温振肾阳、健脾益气,以重治其正虚。以柴胡、升麻、白术、泽泻升清降浊,以白芍佐清热疏肝制燥,五味子益肾固精。再配以大黄炭、生麻黄、酒川芎、白僵蚕、青风藤等活血软坚、搜风通络、利湿清热、破症坚积聚,以轻治其标实。上方恰中病机,标本兼顾,平衡阴阳,燮理胃肠、脾肾,疗效明显,病情稳定。
经典案例二:
患者男性,56岁,身高168cm,体重88.0±Kg,药后血压125±/85±mmHg,内蒙古人。十八年前患高血压,控制尚可。十五年前发现患“2型糖尿病肾病”,当时尿蛋白3+,定量不详,经治时轻时重,三年前发现血肌酐升高SCr130+μmol/L,伴下肢浮肿,曾多地就诊肌酐呈升高趋势。2023年求诊时血肌酐SCr 309.2μmol/L尿素氮BUN16.5mmol/L,血尿酸460μmol/L,血红蛋白Hb132g/L,尿潜血BLD+、尿红细胞RBC-、尿蛋白PRO2+、定量UP2.6g/24h,糖化血红蛋白HbA1c9.2%,血浆蛋白正常,血钾K+5.5 mmol/L、血钙Ca2.24、血磷P 1.89 mmol/L,甲旁素iPTH正常,肾脏大小R10.8、L10.5cm。诊查症见双下肢轻浮肿、泡沫尿,形体肥胖、食欲可、口干不欲饮、睡眠安、大便粘滞不利,尿量1800±ml/d,舌质红有齿痕可见紫斑,舌下脉络瘀青,舌苔黄厚腻,脉滑数。
中和医派辨析:慢性肾衰病CRF(中期,eGFR18.4,DKD-G4,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长期饮食不节、肥甘厚味、烟酒过度,致消渴并肾病日久,气阴两虚渐至脾肾阳虚,精微下注,水湿泛溢,湿热、瘀血、浊毒众生,阻碍糖代气机,邪欲实正欲虚。此以脾肾阳虚偏衰不及为本,以湿热、瘀毒、湿浊偏盛太过为标,本虚标实,标实为重,标实远重于本虚。治以“重在清热利湿、活血解毒、渗湿泄浊,佐以健脾温肾化气,邪气祛正自安,平衡阴阳至中,燮理脏腑达和。”
以芩连四妙合复原活血汤为基础方化裁如下。
盐黄柏30g~10g、炒苍术20g~10g、薏苡仁30g~15g、川牛膝15g、川黄连15g~6g、炒黄芩15g~10g、枳实15g、酒大黄30g~10g、柴胡12g、天花粉15g、葛根15g、酒当归30g、酒川芎15g~30g、醋鳖甲15g、土鳖虫10g、鬼箭羽30g、穿山龙15g、冬瓜皮30g、生黄芪30g、菟丝子10g~30g、桂枝15g、炙甘草6g。
以此为基本方,患者服用4周后复查血肌酐降至SCr215.3μmol/L,尿蛋白降至UP1.9g/24h,糖化血红蛋白HbA1c8.3%,血钾K+5.3 mmol/L等,尿泡沫减少,浮肿减轻,大便通利,舌苔黄厚腻减轻。原方继续服用8周后查血肌酐SCr170.1μmol/L,尿蛋白1.3g/24h,下肢浮肿消失。调方服用12周后血肌酐SCr141.9μmol/L,尿蛋白1.1g/24h,糖化血红蛋白HbA1c6.8%,舌苔黄厚腻减轻过半。此后中药权衡正邪,调平阴阳,减量维护、定期随诊中。截止目前,血肌酐稳定在130~160μmol/L之间,尿蛋白1.0±g/24h,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病程中配合注射胰岛素90→40U/d、雷公藤多苷片40mg/d,后期加用二甲双胍缓释片1.0/晚、厄贝沙坦0.15*2次/日、达格列净10 mg/d、非奈利酮10mg/d,积极减重已至70±Kg(目标65 Kg)、低蛋白饮食、控制血压130±/80+mmHg、调控血脂、戒烟限酒等措施。
方药解析:该患者病初阴虚阳亢、气阴两虚,加之饮食无节厚味,正气不足,滋生多种病理邪气,渐至脾肾阳虚,邪气重而更阻气机,愈发严重进展。选用芩连四妙丸合复原活血汤,以重治其邪实,辅以顾护其正虚,邪气祛则正自安,平衡阴阳至中,燮理脏腑和达。全方重以清热利湿、活血解毒、渗湿泄浊为要,轻佐以健脾温肾化气,切中病机,并中西结合,获满意疗效。
中医药治疗肾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较好的临床疗效,慢性肾衰竭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早期治疗的疗效优于晚期。经现代临床与药理证实,中医药辨病、辨证、分期论治,对延缓慢性肾衰竭具有较大的裨益。中医药早期干预治疗,可减少蛋白尿,减轻各种不适症状,促进血肌酐排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血肌酐,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耐毒能力,改善免疫减少感染机率,防治心血管高危风险,协调组织器官功能趋于平衡,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疾病痛苦的目的等。但是由于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认识的差异与局限性,加之本病病情错综复杂等原因,中医肾病各专家临床经验不一,辨证分型不同,尚存在不少争议。近些年虽已在全国中医界达成部分统一规范与共识,但仍需要在临床实践中不断验证和进一步完善。加强中西医结合,扬长补短,优缺互补,将会大放异彩;中西合璧、衷中参西,将为振兴祖国医学事业,保护中华民族的身心健康做出应有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