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公布的一批典型案例,看得我后背直发凉。
哈尔滨双城区某公司,私自生产标注“五常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御选稻香大米”,被查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些假大米成本低到离谱,有的甚至几毛钱一斤,却堂而皇之地流入市场,成了咱们餐桌上的“定时炸弹”。
今天,咱们就好好扒一扒这4种问题大米,可千万别再往家里买了!
![]()
一、低价“人造米”:工业原料拼凑的“健康陷阱”
前些天,广州市增城区查获一起假大米案,当事人把买来的品牌大米拆包,换个标签就敢当“五常米”卖。这还算“良心”的,更可怕的是那些用碎米、薯粉、淀粉,甚至工业明胶、滑石粉压出来的“人造米”。
这些人造米,外观看着比真米还光溜,颗粒大小均匀得像机器做的,可一煮就露馅——要么黏成一团,要么有股怪味。为啥?因为它们压根不是正经稻谷加工的!长期吃这种米,蛋白质、维生素全跟不上,营养不良算轻的,滑石粉里的石棉可是致癌物,工业明胶里的重金属能把你肝肾都搞坏。
怎么辨?记住三点:一摸,真米摸着有点糙,人造米滑得像抹了蜡;二闻,真米只有淡淡米香,人造米香得刺鼻;三看价,几块钱一斤的“高端米”,八成是假的!
![]()
二、陈化“翻新米”:黄曲霉素的“慢性毒药”
去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过一起案例,有些不法商贩把存了好几年的陈米,用抛光机一打,再喷点香精,摇身一变成了“新米”。这种米颜色发暗,米粒一捏就碎,可闻着香啊,不少老人就爱这味。
可这香精是工业级的,里头啥成分谁说得清?更要命的是陈米本身,存久了容易长黄曲霉素,这玩意儿可是世界卫生组织认的一级致癌物,吃进去就在肝里攒着,时间长了肝癌都可能找上门。
买米时多留个心眼:看颜色,新米是半透明的乳白色,陈米发黄还暗;搓一搓,手上沾粉多、发涩的,八成是陈米;淘米水,真米淘完水是清的,陈米淘完浑浊还有渣。
![]()
三、镉超标大米:重金属污染的“隐形杀手”
2017年九江查过一批镉大米,2019年温州又查出超标的。这镉是啥?是重金属,专挑肾和骨头祸害,小孩吃多了影响发育,老人容易骨质疏松。
这些米咋来的?多是在工业污染区、矿区附近种的,地里重金属超标,稻子就把镉吸进去了。更气人的是,有些商家知道米有问题,还掺到好米里卖,防不胜防。
咋办?选产地,买米前查查产地是不是工业区附近;看检测,正规品牌米袋上会标镉含量,没标的别买;换着吃,别总吃一种米,杂粮、薯类搭配着,重金属风险能低不少。
![]()
四、香精“伪装米”:化学添加的“健康炸弹”
前阵子,微信上卖“泰国香米”的火了,结果一查,好多是安徽产的,用香精泡出来的。这香精可不是食用级的,里头有啥谁清楚?长期吃,内分泌都可能乱套,尤其是孩子和老人,风险更高。
怎么识破?别闻香买米,真米香是淡淡的,香精米闻着冲鼻子;看颜色,米太白得像纸,可能是加了增白剂;买散装要小心,没包装的米,信息全靠嘴说,不靠谱。
![]()
买米避坑指南:记住这5招,把好“入口关”
认准大品牌:五常米、盘锦米这些地理标志产品,尽量选本地大企业产的,别贪便宜买“三无”米。
看标签:GB/T19266是五常米的标准,GB/T1354是普通米,没这些号的别买。
摸一摸:真米硬实,搓着不碎;陈米、人造米一搓就成粉。
煮一煮:真米煮完油亮有嚼劲,假米要么黏糊,要么硬芯。
留证据:买米记得要小票,有问题找市场监管部门,咱们消费者不能当软柿子!
![]()
结尾:守住“米袋子”,就是守住健康
大米是咱们每天的主食,可有些黑心商家为了赚钱,连这都能造假。咱们买米时多长个心眼,别被低价、香精、假标签忽悠了。记住,真米不一定最贵,但一定有“自然感”——颜色不假白,香气不刺鼻,摸着不滑腻。
![]()
最后说句掏心窝的话:吃进嘴里的东西,宁可多花点钱买安心,也别贪便宜吃大亏。咱们一起把这篇文章转出去,让更多人知道这4种问题大米,别让黑心商家再得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