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寻迹非遗古韵 绘就乡村新章”乡村振兴实践团于7月8日踏上前往三下乡的路途,走进周口太康,在这片承载着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地上,开启了一场融合非遗传承与乡村焕新的青春实践。
一、牌坊杨村——麦秆画工坊里的传承课
7月8日上午:清晨,实践团首站来到牌坊杨村麦秆画手工作坊。推开门,满室生动的麦秆画作品映入眼帘,非遗传承人杨环正带领着成员讲解自己的作品。身为残疾人的非遗传承人杨环,以麦秆画手工作坊为支点,书写了“自助者天助之” 的动人篇章。她深知残疾群体的困境,在工坊为残疾同伴留有岗位,用亲身经历证明:残疾不是能力的边界,掌握麦秆烫制技艺同样能创造价值。
“这‘烫’字是麦秆画的魂,为了追求合适的温度,我们必须从凌晨四五点开始工作。”她边说边示范。成员们纷纷尝试,起初屡屡失误:有的烫焦了麦秆边缘,有的纹路歪斜不清。杨环老师都耐心指导,不时有笑声传来,现场气氛热烈。
太康麦秆画非遗让麦秆从农作物秸秆蜕变为“致富草”,它既成为文化根脉的载体,更化作激活乡村活力的引擎,印证了 “个体奋斗能点亮群体希望,文化传承可赋能产业振兴” 的深刻内涵。
![]()
图为参观学习非遗麦秆画现场照片
二、黄岗村,烈日下的“艺术魔法”
7月8日上午—7月9日下午:带着麦秆画的余温,实践团转场黄岗村,为村内“广告”墙“梳妆”。团队设计的六面墙绘各具特色:有展现黄岗村种植业传统的农业主题墙,也有展示绿色优先,以鲸为主要元素的环保主题墙,还有以环保为主题的标语墙。午后骄阳似火,墙面烫得灼手,同学们却热情不减。分工好区域后,有人调制颜料时搅得飞快,想尽办法贴合乡村气质,有人站在墙前勾勒轮廓,汗水滴落毫不停歇。村民和小孩子不时围观,成员们也和他们交流采纳意见,气氛和谐活泼。
![]()
图为墙绘绘画过程现场照片
7月9日下午休息时,同学们拿出从牌坊杨村带回的麦秆边角料,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成员们示范如何将金黄的麦秆剪成小段、压平。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模仿学习,原本不起眼的麦秆,在孩子们稚嫩的手中,化作了充满童趣的田园画卷。 接着成员们拿出提前准备好的简易线稿——几张萌态可掬的卡通版青铜器形象。孩子们争相挑选自己喜欢的形象,那厚重的历史符号,在孩子们的笔下变成了亲切可爱的卡通伙伴。
这短暂的艺术互动,不仅播撒了美的种子,更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架起了一座连接乡土非遗与古老文明的桥梁。
![]()
图为非遗教学现场照片
至7月9日傍晚,斑驳墙面已绽放新颜。蓝色的鲸鱼与水稻田在墙上呼之欲出,歌颂着村民们伟大的劳动精神与绿色发展的呼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字在桥上熠熠生辉,彰显着中国共产党新时代的重要理念。桥下的流水潺潺,似乎在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故事,与桥上的八字标语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黄岗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
图为墙绘完成前现场照片
三、产业探访与校地携手,共绘振兴蓝图
7月9日下午,以步履丈量振兴之路,以镜头传递助农深情。为打破食用菌销售瓶颈、搭建产销对接桥梁,实践团开启直播助农新赛道,将山野珍馐推向广阔市场,为乡村振兴注入数字动能。直播期间,团队成员化身 "云端推介官",通过多角度产品展示、专业营养科普,生动诠释食用菌的舌尖魅力与健康价值,让直播间观众沉浸式感受来自田间地头的生态馈赠。
这场充满青春力量的直播实践,不仅让团队成员切身体悟到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的无限可能,更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乡村产业振兴的丰硕成果。
![]()
图为参观食用菌产业园现场照片
7月10日上午,我校与太康县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大许寨镇政府隆重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超,太康县副县长姚华出席仪式并致辞,校团委书记鲁磊,太康县人居环境促进中心主任吕东,太康团县委书记马寅普、大许寨镇党委书记冯中勋,太康团县委副书记李宣,艺术设计学院“寻迹非遗古韵,绘就乡村新章”乡村振兴促进团师生以及黄岗村干部群众代表参加仪式。仪式上,校领导与当地政府代表共同为实践基地揭牌,标志着双方合作的正式开始。双方表示,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黄岗村和美发展。同时,实践团的成员们也深感荣幸,表示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学习,将借助艺术创新的力量,为乡村管理注入新的生机,深入理解乡村的文化底蕴,并利用专业技术为乡村的环境治理和文明进步作出贡献。为黄岗村和太康县的乡村规划以及居住环境的提升,提供创新且实用的方案,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
![]()
图为揭牌仪式现场照片
最后,实践团师生一行人满怀期待地踏上了前往红色水东的参观之旅。在这片充满历史底蕴的土地上,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艺术赋能乡村的独特魅力。其底色不仅仅是简单的色彩渲染,更是那份深沉而坚定的赓续红色血脉,鼓励着我们以艺术为媒介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
图为红色水东前合影留念
短短三日,行程满满,收获满满:在牌坊杨村,指尖触摸到的是麦秆的温度,更是非遗传承的坚韧与智慧。在黄岗村,画笔挥洒出斑斓的色彩,绘就的是乡村新颜,更是青春的热忱与担当。在基地揭牌的那一刻,见证的是合作的起点,更是艺术力量深度融入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青春的脚步,丈量着希望的田野;古韵与新章的交响,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嘹亮奏响!

来源:郑州经贸学院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作者:王梦婷、谢栋吉、张志豪、周怡彬、于梦旗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