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行业,流量与资本似乎已经成为决定票房成败的关键因素,大多数影片都在追逐流量明星和巨额投资,试图以此吸引观众。然而,2025年暑期档,一部由陈佩斯执导的《戏台》却打破了这一常规认知,从预售的14.3万元一路逆袭,点映票房高达4300万,上演了一场震撼电影界的逆袭传奇。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是陈佩斯个人艺术坚守的胜利,更是为整个电影行业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
《戏台》改编自同名话剧,该话剧凭借精彩的剧情和深刻的内涵,在豆瓣收获了9.2的高分,深受观众喜爱。电影版本延续了话剧的故事框架,将故事背景设定在民国年间,那个战火纷飞、局势动荡的特殊时代。五庆班班主侯喜亭(陈佩斯 饰)带着戏班来到德祥大戏院,准备演出经典剧目《霸王别姬》。然而,演出前夕状况百出,先是包子铺伙计大嗓儿(黄渤 饰)意外登上舞台,接着刚攻城称王的洪大帅(姜武 饰)强行要求大嗓儿唱这出戏,名角儿金啸天(尹正 饰)的登场也充满波折。前台观众要求退票砸场,后台洪大帅持枪闹事,整个戏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与此同时,男旦凤小桐(余少群 饰)、教化处处长徐明礼(陈大愚 饰)、怀有异心的六姨太(徐卓儿 饰)等人也被卷入这场混乱,一场啼笑皆非的荒诞喜剧在戏台上演 。
![]()
![]()
![]()
影片从筹备到杀青,历经七八年的漫长时光,这期间陈佩斯倾注了无数的心血。为了将这部作品搬上大银幕,他抵押了自己位于北京四环的房产,自掏1000万用于补拍关键镜头。在资本纷纷撤离、拍摄多次中断的艰难情况下,他依然没有放弃,这种对艺术的执着和坚守令人动容。好友朱时茂也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投资百万助力电影拍摄,笑称“亏了就当天天看电影”,这份情谊在电影行业中显得尤为珍贵。在制作成本的分配上,《戏台》也与常规电影不同,高达72%的成本用于服化道和演员片酬,力求在银幕上完美呈现民国时期的风貌和人物形象,而营销费用却不足行业均值的1/3 。
![]()
![]()
《戏台》在前期宣传时,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024年12月23日发布贴片预告及概念海报并官宣全阵容,2025年7月1日才官宣杀青,期间宣传热度有限。原定于7月17日上映,然而预售成绩却惨不忍睹,首日预售仅14.3万元,三天累计也才137万。影院见状,迅速调整排片,将其排片率从原定的15%砍至不足5%,场次大多安排在上午或下午两点等冷门时段,甚至是午夜场。面对如此困境,制片方无奈之下,只能将上映日期推迟到7月25日 。
转机出现在7月17日的点映。点映首日,《戏台》便展现出了惊人的潜力。广州的戏迷穿着全套戏服包场支持,上海的老师带着学生将影厅变成了课堂,把观影当作一次传统文化的学习。这些热情的观众成为了电影的第一批“宣传大使”,他们的行动通过社交媒体迅速传播开来。在抖音等平台上,“戏台模仿秀”播放量破亿,尹正发布的戏曲变装视频点赞破百万,这些UGC内容如病毒般扩散,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随着口碑的迅速发酵,票房数字开始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点映票房从最初场均寥寥无几的观众,飙升到上座率一度冲到92%,豆瓣评分也从开分的7.0一路飙升至9.6,超90%的观众为影片打出了五星好评。票房更是从首日的19万,猛蹿到4664万,三天内实现了近300倍的惊人增长 。
![]()
![]()
《戏台》之所以能够实现逆袭,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功不可没。影片巧妙地将京剧艺术与喜剧叙事融合在一起,通过民国戏班的故事,完成了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在军阀强改《霸王别姬》的情节中,戏班众人坚守原版的桥段,这不仅是对艺术本真的捍卫,更暗合了当代观众对资本干预创作的不满情绪,引发了强烈的共鸣。这种“戏中戏”的结构,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了文化传承的重量,也触摸到了艺术创作独立性的重要性 。
![]()
![]()
![]()
在如今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戏台》的成功逆袭无疑给电影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它让人们看到,即使没有流量明星的加持,没有铺天盖地的营销宣传,只要有扎实的剧本、精湛的表演和对艺术的敬畏之心,就能创作出打动观众的作品。陈佩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戏比天大”的信念,也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让我们对未来的电影创作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