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中山南朗街道横门小学的校园在别具一格的古诗韵律操中像被按下 “活力键”,音乐伴奏下,同学们举手投足间尽显诗词韵味与运动活力;下午课休时间,东区朗晴小学瞬间跃动起来,学生们涌向操场,跳绳、摸高、转呼啦圈,跃动的身影仿若校园里跳动的音符。
自 2020 年起,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围绕 “五育并举”,深化体教融合,鼓励学校差异化发展体育项目、支持学生个性化体育发展,经三年探索,形成全国首创、体系成熟的 “天天动起来” 学生锻炼模式,覆盖全市约 70 万中小幼学生,获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肯定。今年 3 月相关实施方案印发后,校园再次掀起体育热潮。
![]()
中山市中小学生“天天动起来”。
首创“天天动起来”学生锻炼模式
今年秋季学期全面实施每天1节体育课
2022 年 7 月,中山出台《中山市中小学生 “天天动起来” 校园体育活动实施方案》,规范利用课间碎片化时间,每天统一安排 25-30 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无体育课当天组织 40 分钟体育锻炼,保证每天校内外各一小时体育活动,还要求学校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改革评价模式,构建校园体育新局面。
2021 年至今,中山各校依托师资与特色体育项目,在考量运动安全前提下,利用课室、走廊等开展 “室内操”,突破空间限制。还出现 “课桌操”“心理操” 等多样室内创意操,让学生运动不局限于操场。
“天天动起来” 模式还延伸至家庭、社区。中山港社区 “港 BA” 篮球赛上,篮球小将活力满满;东区新鳌岭社区暑期体育周,孩子们参与多样课程提升素养。2023 年推出的 “学校放假,社区开学” 公益活动,覆盖 23 个镇街 40 余个项目,很受家庭欢迎。
今年 3 月印发的相关方案要求,2025 年春季起普遍开展 “校园阳光体育活动”,落实每天校园体育 2 小时,推进每天 1 节体育课,2025 年秋季全面实施。
![]()
中山学校开展体艺节。
“云运动”每年吸引超200万人次打卡
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三年跃至60%
为助力学生利用 “碎片” 时间运动,中山聚焦时空拓展与体教延伸,首创 “天天动起来” 全周期模式,建成全国首个 “云运动” 线上平台,年吸引超 200 万人次 “云打卡”,提升运动主动性。同时首创 “全科体育” 教学模式,25 所学校试点主题式教学,借 “运动火炬” 和 “知识卡片” 联结学科,实现跨学科融合。
校外线上锻炼计划设周运动达人榜等,年超 40 万人参与,形成比学赶超氛围,助学生养成运动习惯。
该模式成效斐然: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从 2019 年的 29% 升至 2022 年的 60%,提前达标;近视率下降约 5.6%,超国家目标。有心理问题倾向学生的干预次数降幅超 80%,心理健康显著提升。此外,运动人数增多,天赋学生凸显,2022 年体育赛事斩获 45 金 83 银 100 铜,刷新多项纪录。
![]()
通过“天天动起来”学生体育锻炼模式,经常参加运动的人数明显增加。
微评
织密“天天动起来”运动链!让学生运动无处不在
在中山的校园,上午八点半已响起古诗韵律操的节拍,下午四点又回荡跳绳击地的鼓点。从横门小学的诗意晨练,到朗晴小学的活力课间,再到全市“天天动起来”的云端打卡,运动不再局限于40分钟体育课。
过去,场地、师资、安全是学生锻炼的三大难题。中山的破解之道是,用“碎片时间”换“整块健康”,把走廊、教室、客厅都变成微型操场;“云运动”平台让校外锻炼有记录、有榜单;“学校放假、社区开学”又把假期空档补成公益赛场。一条从校内到校外、从学期到假期的全周期运动链,在中山织成闭环。
如今,在中山校园里,跳绳声与古诗韵同频,“云打卡”与家门口的社区公益体育课共振,“天天动起来”不仅把操场搬进每个孩子的童年,也把健康、快乐写进孩子们成长的每一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