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瑞喜解读《弟子规》精神之感。“五福临门”是人生最佳幸福目标。有人可达到,有人达不到。春节写在门联上只表心愿而自慰,或拜年见面致祝福吉祥而已。何以解忧?“现场感”。
![]()
何谓现场感? “现场”一词通俗皆知,“现场感”知者不多;有知者而践行现场感更凤毛麟角了。不过,当下风靡中华民族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者风起云涌。先知先觉者领出光明大道,渐悟道者正在路上走着“现场步”。
![]()
危言耸听吗?现场感掌控一切。真的吗?真的。
学生上课经常性“走神儿”,现场感不在;吃饭、喝水咽住了,神不在现场;开车闯红灯撞车事故,侥幸无现场;丢三落四多忘事,心不在焉失现场;说了不应该说的话,办了不应该办的事;要了不应该要的东西、拿了不应该拿的东西,利令智昏忘了现场;经常闹情绪、生闷气伤身重病,没有现场感而致;大至思想错误、言谈举止、一时冲动,打架凶杀;小至念头心性、脾气犯倔,固执不化,慌急毛糙,不也正是现场感不在么?……
![]()
人所谓理性,冲动;智慧,愚昧;成功,失败;康宁,病灾;夭者,寿者;富贵,贫穷;好德,缺德……意识、思想、观念是主宰,而现场感具有“前卫职责”,大门把不好,小者错,大者灾,蜂拥而至,仅一念之差,就有天地悬殊,天壤之别。
![]()
老谋深算,暂不论其正与邪,首肯他是在现场;遇事三思,稳重沉着,细微末节,轻重缓急,大小主次,真象假象,正正反反,里里外外,前前后后,如此谋虑,才是在现场。
![]()
总之,一个现场感,时时刻刻,事事处处,让人身在、心在、神在,现场感就能把控一切。
奇思异想吗?念头思想如何控?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无以计数,即使睡眠状态,梦境也有喜怒哀乐,别说人活在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大脑神经充斥着各种信息,都有不同反应,各种念头层出不穷。正念、邪念纷至沓来,会催生 或情绪、或相应的言谈举止,没有现场感的过滤,随兴而发,可就鱼龙混杂,带来或利或弊的结果。
![]()
任何言行、情绪的决择都应该在思想支配下号脉把关取舍。念头是思想观点的分支,它有一定的决策实施功能,而现场感则有“把关”职责。
![]()
现场感的内涵即正知正念。郭文斌先生认为,“现场感状态能够让我们不走神,让我们的生命能量长久处在饱满的状态。而要做到不走神,就要做到不起私心杂念,常怀利他之心,常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想并付诸行动,这样就能保护好自己的道德……”也就是说,养成利他之心和天下为公的胸怀。
![]()
只有有了这样的思想品质,和这样的胸怀和境界,才能有了真正的可靠的现场感。
总之,这种思想品质、胸怀和境界,学好《弟子规》,特别是结合《郭文斌解读弟子规》开发挖掘出的“弟子规精神”,确立以弟子规精神塑造灵魂,铸就品质与胸怀,念头与思想就能真正把控好。
![]()
坚持终身吗?情绪言行“我”作主。郭文斌先生讲,人生品位有五个递增层次: 物我、身我、情我、德我、本我;这也是五个台阶、五种境界。
![]()
这需要一个认知过程: 决心这样修炼。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用铁杵磨针的耐心,以柔韧的坚强意志,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持之以恒精神,循序渐进会养成“现场感”的。
![]()
从认知角度讲,人的成长也有四步台阶: 不知不觉,后知后觉,当知当觉,先知先觉。这四步台阶启示我们: “觉醒”是重要的“工具”,时时处处“觉察”(现场感)自己的状态与言行,既有肯定也有纠错,活在明白中,这就是永远在现场感中。
![]()
还有一个较大难度的“工程”就是现场感很难管控的一一情绪。人有情感,即七情六欲,最敏感又最伤脑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范仲淹先生也有“忧”与“乐”,可先生是忧国忧民忧天下之天人合一之圣贤境界。而我们也应有此“忧乐”之情怀。而摒弃“物我、身我、情我”之小我常戚戚,心怀天下之忧乐。
![]()
郭文斌先生给我们的思想利器: “我错了”,“我爱你”,“这一刻”,“都一样”。用好利器,修好现场感,终身不离不弃,与生命同在,“人生,家庭,社会和谐;好德,幸福,康宁善终”。
人生·家庭·社会和谐;好德·幸福·康宁善终;全在“现场感”
王瑞喜
2025年7月22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