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耗时20年深入研究中国,走访各地,查阅资料、开展访谈,最终得出一个连他自己都感到惊讶的结论。
他终于理解,中国如何在短短40年间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何西方始终无法理解中国的思维模式,以及为何14亿人在重要关头能够凝聚成一股力量。
这个答案仅有四个字,却足以颠覆西方对中国的基本认知。这究竟是哪四个字?
![]()
马丁·雅克称中国为“伪装成国家的文明”,西方当时并未采纳
十多年前,剑桥大学教授马丁·雅克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出一个令许多西方人一时难以接受的观点,他说:“中国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国家,它本质上是一个以国家形态存在的文明实体”。
彼时台下不少听众只是礼貌地笑了笑,觉得他的说法有些夸张。在他们看来,“国家”就是国家,谈什么“文明实体”未免太玄乎。他们普遍认为,全球各国都大致遵循西方“民族国家”的模式,没必要另类化。
![]()
但十多年过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这句话其实极具前瞻性。尤其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许多曾对中国感到困惑的学者、记者、政治家,开始重新思考马丁·雅克当年的判断。
如今,甚至有不少人开始震惊地承认:我们过去对中国的认知存在根本性偏差。马丁·雅克用了二十多年研究中国,他的核心观点其实很清晰:中国无法用西方的传统国家逻辑去理解。
![]()
西方的“民族国家”体系是近代才形成的,距今不过三四百年,强调宪法、法律、疆域和主权。
而中国的存在远早于这一概念,早在两三千年前,中国就已经形成了一个文化共同体。它不是依靠法律条文或地理边界维系的,而是通过一种深植于血脉中的文化认同。
![]()
这也解释了外国人长期难以理解的一个现象:为何中国总能在危机时刻迅速动员、万众一心。关键不在于政府,而在于背后那个延续千年的文化共同体。
即便在历史上遭遇外族统治,如元朝和清朝,这些统治者最终也不得不接受汉文化、使用中文、遵守中国制度,最终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
反观欧洲,历史上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一个小区域就是一个国家,语言、文化各自为政,难以形成统一力量。这种差异决定了中西方的国家形态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逻辑。
三大“文化密码”支撑五千年文明,外国人看了也叹服
许多西方人始终不明白,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为何能延续至今,并且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马丁·雅克通过数十年研究,总结出三个核心“文化密码”,正是它们支撑了中国文明数千年的延续与繁荣。
第一是儒家文化。很多人误以为儒家只是讲伦理道德的老学说,其实它最核心的理念是“家国同构”,即个人对家庭的责任感自然延伸为对国家的忠诚。
![]()
在这一文化背景下,个体利益往往服从于集体利益,整个社会更容易形成秩序与统一行动力。这也是中国社会在重大事件中能迅速整合资源、高效运转的重要原因。
第二是汉字体系。中国各地方言千差万别,有时相邻省份的人甚至听不懂彼此的口音,但只要用汉字书写,全国上下都能理解。汉字如同一根“文化纽带”,将中国各地紧密连接。
![]()
它不仅提供了统一的书面交流工具,也让历史与思想得以稳定传承,避免因语言变化而失真。这种统一的书写系统,在世界范围内极为罕见,数千年来维系了中国文化的连续性与认同感。
第三是科举制度所体现的“晋升机制”。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就建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不论出身如何,只要通过考试,就有机会改变命运。
![]()
这一制度打破了贵族世袭的垄断,激发了社会各阶层对教育的重视,使社会保持活力,避免阶层固化。现代的高考正是这一制度的延续,许多普通家庭重视教育,正是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
儒家文化、汉字体系、科举精神,这三者构成了中国文明的根基、骨架和血液。正是它们,使中国文明在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并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生,成为推动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
古老文明“加速进化”,铸就中国崛起的深层动力
许多人曾质疑,中国拥有如此深厚的传统文化,频繁强调“祖先”“传统”,是否会影响现代化进程?
![]()
但事实恰恰相反,中国不仅没有被传统束缚,反而成功激活了传统文化基因,使其适应现代节奏,成为推动国家高速发展的“加速器”。
例如“大一统”思想,原本用于维护国家统一,如今则转化为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使中国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其他国家难以想象的工程。
![]()
以高铁建设为例,中国仅用十余年时间,就建成超过4万公里的高铁网络,远远超过全球其他地区的总和。再如脱贫攻坚,仅用8年时间帮助1亿农村人口摆脱贫困,背后依靠的正是全国协同调度的强大组织力。
这背后,离不开中国人重视集体、服从安排的文化传统。新冠疫情暴发时,全国迅速响应,成功控制疫情,正是这一逻辑的体现。
![]()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中国人务实的性格,不空谈理想,不盲目照搬,而是采取“边走边试”的策略。
中国在改革过程中,没有照搬西方模式,也不陷入理论争论,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市场经济与计划调控相结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
这种实用主义思维,使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迅速追赶。根据澳大利亚一家智库的报告,中国在44项关键技术中,有37项处于领先地位,已经实现了“弯道超车”。
更深层次来看,“家国一体”的文化渗透到每一个普通家庭、工厂车间、科研团队之中。人们努力工作,不仅为了个人生活改善,更希望国家强大。正是这些微观层面的努力,汇聚成国家发展的磅礴动力。
![]()
![]()
因此,那些年年预测中国将崩溃、认为“这个国家撑不了多久”的声音,其实是误解了中国。他们用西方国家的标准来衡量中国,却忽略了中国本质上是一个延续五千年的文明体。
马丁·雅克的观点之所以越来越受到重视,是因为他从“文明视角”观察中国,看到了中国的发展不是西方式的扩张,而是一种融合共赢的文明复兴。
![]()
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沉睡的巨人,而是一个融合现代科技、组织能力与深厚文化的“新文明体”。要真正理解中国,必须抛弃旧有认知,换一种思维方式。
参考信源
马丁·雅克:中国崛起的向心力和西方衰落的离心力 观察者网 2024-09-12 13:43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