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总统普京最近的动作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一边是顾问抛出“苏联还没死”的惊人说法,一边是伏尔加格勒机场被改名叫“斯大林格勒机场”。
这俩事儿放在2025年的背景下,明显不只是怀旧那么简单。俄乌冲突如火如荼,俄罗斯国内经济压力山大,普京为啥要在这时候翻出苏联的老账本?
2025年5月,俄罗斯圣彼得堡国际法律论坛上,总统顾问安东·科比亚科夫扔出一颗重磅炸弹:苏联在法律上压根儿没解体。这话一出,立马炸了锅。
科比亚科夫的理由是,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仨国家在别洛韦日森林签的《别洛韦日协议》不合法。
这协议宣布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实体不复存在,改成一个松散的独联体。可科比亚科夫说,这协议只经过三国最高苏维埃批准,没走苏联宪法规定的程序,按理说得由“苏维埃代表大会”来拍板。
可这说法有点站不住脚,因为1938年之后,“苏维埃代表大会”早就被最高苏维埃取代了。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还通过决议,正式确认苏联解体,程序上没啥大漏洞。
![]()
科比亚科夫的说法听起来更像是为俄罗斯当前的地缘政治找个历史背书。俄乌冲突打到2025年,俄罗斯在国际上被孤立得够呛,经济制裁一波接一波,国内也得稳住民心。
这时候抛出“苏联未死”,等于在暗示乌克兰的独立地位有问题,俄乌冲突不过是“俄罗斯的内部事务”。这套逻辑还跟1991年的《阿拉木图宣言》扯上了关系。这宣言是除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的11个加盟国签的,确认苏联停止存在。
可波罗的海三国和格鲁吉亚没签,俄罗斯后来就拿这点做文章,说这些国家的独立没走“合法程序”。普京的叙事里,俄罗斯是苏联的正牌继承人,乌克兰的独立不过是“家务事”。
这套说辞的核心是给俄乌冲突找个“法理依据”。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冲突规模堪称二战后欧洲之最。俄罗斯国内宣传把这场战争包装成“反新纳粹”和“保卫祖国”的斗争,借着卫国战争的历史记忆来鼓舞士气。
科比亚科夫的“苏联未死”论,正好跟这套宣传合拍,等于在说:乌克兰的地盘本来就属于“苏联”,俄罗斯现在只是“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
再说伏尔加格勒机场改名的事儿。2025年4月29日,普京签署法令,把伏尔加格勒机场正式改成“斯大林格勒机场”。这提议最早是伏尔加格勒州州长安德烈·博恰罗夫提的,说是回应当地居民和退伍军人的呼声。
伏尔加格勒这地方在苏联时期叫斯大林格勒,因为1942-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名扬四海。那场战役是二战转折点,苏联红军硬生生挡住纳粹的进攻,扭转了战局。改机场名字明显是想唤起这段光辉历史,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
普京在签字时还特意说了,伏尔加格勒市本身不改名。这点挺有意思,说明他不想把事儿搞得太大。毕竟,斯大林这名字在俄罗斯争议不小。
斯大林是卫国战争的领袖,但也搞了大清洗,1930年代弄死了几十万党内人士和普通民众,还把车臣人、克里米亚鞑靼人强行迁徙,造成了巨大的人道灾难。普京改机场名字,是想用斯大林的“战神”形象提振士气,但又不想背上大清洗的骂名。
这不是普京第一次玩历史牌。2023年,莫斯科地铁塔甘斯卡亚站恢复了一座斯大林纪念碑的复制品,这座碑在赫鲁晓夫的去斯大林化时期被拆了。
2025年5月,这座碑正式亮相,底座上刻着斯大林的战时名言。俄罗斯的学校教科书也变了样,近几年开始把斯大林塑造成卫国战争的英雄,淡化他的负面记录。
2023年民调显示,63%的俄罗斯人对斯大林评价正面,年轻人里也有48%。这跟俄乌冲突的背景脱不开干系,战争让俄罗斯需要一个“强人”符号来凝聚人心。
说到赫鲁晓夫,就得提1956年的“去斯大林化”。1956年2月25日,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发表秘密报告,揭露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大清洗,批评他滥用权力,导致红军在二战初期吃大亏。
这报告震得苏联社会天翻地覆,还引发了东欧的动荡,比如匈牙利的起义和波兰的骚乱。赫鲁晓夫想通过批判斯大林巩固自己的权力,顺便缓和跟西方的关系。
可这也让中苏关系崩了,中国指责他是“修正主义”。普京对赫鲁晓夫的态度挺复杂,他没公开为斯大林平反,但也没完全否定赫鲁晓夫的改革。他只是挑着用,把斯大林的正面形象拿出来,边缘化赫鲁晓夫的去斯大林化。
普京的“苏联情怀”还有更深的算盘。2022年以来,俄罗斯通过改教科书、加军事课程、办卫国战争纪念活动,把俄乌冲突跟当年的“反法西斯”斗争挂钩。
2024年,教育部在高中教材里加了俄乌冲突的章节,强调“新纳粹主义”和“西方敌对精英”的威胁。这套宣传手法跟斯大林时期的风格有点像,但普京小心翼翼,没全面拥抱斯大林主义。他需要的是斯大林的战时光环,不是他的政治包袱。
![]()
俄罗斯共产党这几年也挺活跃,一直嚷嚷着要给斯大林彻底平反,还想把伏尔加格勒州改回“斯大林格勒州”。2025年6月,他们在杜马又提了这茬儿,但普京没表态,只让发言人说了句“历史让人民评判”。
这反应很普京,既不直接反对,也不完全支持,留着余地。俄共的提议在民间有点市场,尤其是老一辈和部分年轻人,但俄罗斯整体社会对斯大林的看法还是两极分化。
国际上,这事儿也闹得挺大。乌克兰外交部直接开炮,说“苏联未死”论是在挑衅国际法。欧盟也发声明,批评俄罗斯拿历史给侵略找理由。
中国外交部就低调多了,只说了句“尊重各国历史解读”。俄罗斯国内的反应也不一样。支持普京的觉得这是提振士气,反对的觉得这是在玩历史把戏,转移经济和战争压力的注意力。
![]()
普京的策略其实很清楚:他不是真想复辟苏联,而是拿苏联的某些符号给现在用。他的名言挺能说明问题:“不为苏联解体惋惜没良心,想恢复苏联没头脑。”
他在2022年乌东四地“入俄”时也说了,苏联已经过去,俄罗斯的目标是建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这套“历史剪辑”手法,主要是为俄乌冲突和国内动员服务。苏联的荣光、斯大林的战神形象,都是他手里的牌,玩得小心又精准。
对中国来说,俄罗斯的“苏联情怀”听着有点亲切,毕竟中苏当年是盟友。可普京的“苏联”跟咱们想的不是一回事儿。他不是要搞社会主义,而是想建一个以俄罗斯为核心的民族主义帝国。
他推崇斯大林的强人形象和卫的胜利,但对列宁的建国理念嗤之以鼻,觉得乌克兰就是列宁“捏造”出来的。咱们没必要为这事儿太激动,普京的算盘是给自己的地缘政治服务,跟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没啥直接联系。
![]()
俄罗斯共产党的提议还在发酵,2025年6月,他们又推了把斯大林平反和伏尔加格勒州改名的议案。普京没直接回应,依然保持模糊态度。
他的“苏联情怀”很功利,斯大林格勒的符号只是他调动民心的工具,真正的目标是让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站稳脚跟,重建大国地位。
这套历史牌打得巧妙,但也有限,苏联的影子只是个道具,不是蓝图。普京的未来,依然是俄罗斯民族主义的未来,不是苏联的复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