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战,意义非凡!它是中华民族首次依托长城,大规模抵御外国侵略者的战斗,也是七七事变前中国军队规模最大的抗日战役。中日双方在长城内外集结30万大军,于各个关键关口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殊死较量。宋哲元29军更是在喜峰口一战中声名远扬,令国人振奋。
1933年3月4日,日军装甲车开道,128名骑兵竟毫无阻碍地开进承德,热河就此沦陷,长城抗战的烽火也随之燃起。热河失陷后,日军各部呈现出不同动向:
北路日军第六师团、骑兵第四旅团,还带着伪军,打败孙殿英的第41军后,撤回赤峰,在那儿集结待命;
中路和南路的日军朝着长城沿线各口附近推进。南路混成第十四旅团占领建昌后,兵分两路:主力与第八师团一起攻占凌源后,南下企图抢占冷口;另一部的两个大队在3月2日突破第116师阵地,占领义院口,之后转头攻打喜峰口,9日抵达喜峰口外。
![]()
就在这天,混成第三十三旅团从绥中出发,分两路向界岭口和义院口进发,11日到达关口附近。
中路日军第八师团占领承德后,派第十六旅团向滦平方向挺进,目标直指中原咽喉——古北口。
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为阻挡日军向长城各口进犯,重新部署参战部队:
第一集团军防线基本没动,左翼的第2、3军团继续执行原防御任务,同时把热河残部纳入防线;
第二集团军吸收万福麟53军的三个师兵力,协助第57军防守古北口以东的长城要隘;
张作相的第六军团(孙殿英第41军和第63军)撤到察哈尔,和第七军团共同负责察东防务;
汤玉麟带着残部跑到察东沽源整补,这汤玉麟可是卷款逃跑了;
集结在北平附近的第八军团,派已到达的部队前往古北口防御。
![]()
古北口,位于山海关与居庸关之间,是辽东平原和内蒙古通往中原的咽喉要道,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热河战役后,长城抗战的第一战就在这里打响。1933年3月4日,日军第八师团占领承德后,第十六旅团就朝着滦平方向杀去,目标就是攻陷古北口,打开通往北平的通道。
当时,防守古北口的67军107师接到北平军分会命令,北上到长山峪、黄土岭、青石梁一带,占领阵地并修筑工事,阻击日军西进,为后方部队集结争取时间。67军军长王以哲奉命指挥57军第112师及附属炮兵营,让112师在师长张廷枢带领下向古北口前进接防。徐庭瑶的第十七军也行动起来:关麟征的第二十五师向密云集中,黄杰的第二师向通县集结。
要知道,第八军团的第十七军、第二十六军是蒋介石北调的中央军。因为张学良反对,加上距离远,到这时还没完全在北平地区集结好。这就是为啥一开始得让东北军王以哲的67军顶上,还调了57军112师。
![]()
从热河西撤的汤玉麟残部溃退得那叫一个快,日军轻轻松松就攻占了滦平,一路上根本没有受到有效阻击。通往古北口的道路上,就只剩下长山峪、黄土岭一线的107师在坚守。3月7日,战斗爆发。面对加强后的第十六旅团,67军107师在师长张政枋的指挥下,顽强抵抗。日军战报里多次提到"攻打其阵地极其困难""战斗毫无进展""对方仍在顽强抵抗"。日军步兵在炮火掩护下前进,可炮火一停,107师的战士们马上从掩蔽部冲出来,猛烈还击。107师这一仗,为主力部队调动争取到了3天宝贵时间,堪称长城抗战中打得极为出色的战斗之一。完成任务后,107师在9日下午2时撤往古北口,没再参与后续战斗,10日撤到第三线整顿。
日军穷追不舍,那支配备野炮与工兵的先头部队,第32联队第三大队,在10日清晨6点,抵达了古北口北方的巴克什营。仅仅过了半小时,下二寨便落入敌手。随后,他们对下二寨东南方高地至二寨南沟这一片区域严密警戒,全力掩护旅团主力进入阵地。
![]()
关东军汽车队的两个中队来回奔忙,在它们的运输支援下,主攻古北口的第八师团第十六旅团的两个联队以及配属部队,陆续在二寨附近集结完毕,做好了攻击准备。
另一边,多亏107师浴血奋战争取来的3天时间,张廷枢率领的112师得以在古北口北部从容布防。已经抵达密云的关麟征第二十五师,接到命令后星夜兼程。10日凌晨4时,他们终于赶到古北口——然而此时,距离日军发起进攻,只剩下不到5小时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