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二十四史”之一,是唐代魏征主编的纪传体史书。唐太宗皇帝想以史为鉴,以知兴替,命贤臣谏官魏征修撰《隋书》,魏征不负重托,依时完成使命。《隋书》共85卷,包括帝纪5卷、列传50卷、志30卷。
《隋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全书贯串了以史为鉴的思想。
川泽纳污,所以成其深;
山岳藏疾,所以就其大。
摘自《隋书·列传·卷十一》
解释:川泽能够接受肮脏,所以成就了它的深远;山岳能够包容缺点,所以成就了它的高大。
感悟:要有宽阔的胸襟,只有豁达大度,广开言路,才能成就大业。人若要成就博大胸怀或深厚德行,需有包容缺憾、接纳不完美的气度,能容忍他人之短或自身之不足,方能积累高度与格局。
君子立身,虽云百行,
唯诚与孝最为其首。
摘自《隋书·帝纪·卷二》
解释: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信和孝道才是最重要的。
感悟:诚信和孝道是立身之本,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的基础。
天有阴阳风雨晦明之气,
人有喜怒哀乐好恶之情。
摘自《隋书·志·卷二十九》
解释:天气有阴晴风雨黑白,人有喜怒哀乐好恶。
感悟:人的七情六欲像天气一样多变和复杂。用自然现象比喻人的情感,既说明情感的复杂性,也强调人应像顺应天时一样调节情绪,达到内外和谐。
明者防于无形,治者制其未乱。
摘自《隋书·列传·卷四》
即使:明达的人防患于未然,有为的人不等到混乱才治理。
感悟: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5-
时不可再,机不可失。
摘自《隋书·列传·卷三》
解释:良好的时机和机会难得,一旦错失了就不会再来。
感悟:时间与机会都具有不可逆性,一旦错过,难以弥补。敏锐识机、果断行动,方能成就大事。
-6-
书无不可读者!
摘自《隋书·列传·卷四十一》
解释:书没有不可以读的。
感悟:阅读是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高素养的重要途径。
-7-
古之君子,使人必报之。
摘自《隋书·志·卷二》
解释:古代的君子,得到别人帮助后必加倍报答。
感悟: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
-8-
知臣莫若于君,知子莫若于父。
摘自《隋书·帝纪·卷二》
解释:了解大臣没有像君主那样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孩子没人比得过父亲。
感悟:作为上级,需要了解下属的性格、能力等,以便更好地任用,作为家长,需要了解孩子的性格、兴趣等,以便更好地教育。
-9-
因人成事,其功不难。
摘自《隋书·列传·卷七》
解释: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取得成功并不困难。
感悟:真正的能力不在于孤军奋战,而在于如何整合资源、借助他人之长,以更高效地达成目标。
-10-
孝悌有闻,人伦之本,
德行敦厚,立身之基。
摘自《隋书·帝纪·卷三》
解释:孝敬是人伦的品德,敦厚是立身的基础。
感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品德,是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个人声誉的根本。深厚的道德修养,是人在社会中立足的根本。
-11-
知文德武功,盖因时而并用。
摘自《隋书·列传·卷三十二》
解释:文德与武功,应随着时世的变化而并用。
感悟:因时而异,灵活应用。文德以化民成俗,武功以保境安民,二者相辅相成,共筑盛世。
-12-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摘自《隋书·列传·卷十七》
解释:君主不慎密就会失去臣下,大臣不慎密就会失去性命。
感悟:君对自己要严格要求,明察秋毫,身正才能为范,下属不能放纵自己,一旦懈怠必然会毁誉。
-13-
处贵则戒之以奢,持满则守之以约。
摘自《隋书·列传·卷三》
解释:处于尊贵地位时要警惕奢侈,保持富足就要遵从节约。
感悟:保持节俭、慎微的态度,才能使富贵长久。
-14-
善为水者,引之使平,
善化人者,抚之使静。
摘自《隋书·列传·卷三十八》
解释:擅长治水的人(如大禹),通过疏导让水流平缓,避免泛滥;善于教化或管理的人,以安抚、疏导的方式使人平和,而非强制镇压。
感悟:解决问题需找到根源,顺势而为;真正的管理或教育,在于理解人性、化解矛盾。这是以柔克刚的东方哲学。
-15-
清其流者,必洁其源,
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摘自《隋书·列传·卷二十三》
解释:使河流清澈,清洁水源;矫正枝节或表象,端正根本。
感悟:若想让下游干净,必须先净化源头,纠正末端问题,必须从根本入手。从根本入手,方得始终。
-16-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四海之中,岂无奇秀?
摘自《隋书·帝纪·卷三》
解释:即使在小范围内,都会有芳草,天下之大,怎会没有卓越之人或珍贵之物?
感悟:即使在小范围内,也一定存在值得珍视的人或物,人才散布于民间,需慧眼识珠。
-17-
红颜讵几,玉貌须臾。
一朝花落,白发难除。
明年后岁,谁有谁无。
摘自《隋书·杨坚·宴秦孝王于并州作诗》
解释:青春美貌,能有多久?转瞬即逝。花开又花落,头上生出白发难以去除,今日欢笑之人,明日或许已不在人世。
感悟:美丽与青春终被衰老收割;未来如雾,无人能预“谁有谁无”。《宴秦孝王于并州作诗》是隋文帝杨坚于开皇十年巡幸并州期间,宴请秦孝王杨俊之子杨浩所作的四言诗。全诗共六句,借'红颜讵几''玉貌须臾''一朝花落''白发难除''明年后岁''谁有谁无'等意象,抒发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其创作背景与秦孝王家族的命运紧密关联——诗中"明年后岁,谁有谁无"的感叹,与杨浩次年早逝、杨俊十八年后薨逝的历史事件形成呼应。
徒有归飞心,无复因风力。
摘自《隋书·志·卷十七》
解释:空有渴望回归的心,失去风力的帮助,难以振翅高飞。
感悟:“水浅舟大”,个体再强,若无适宜环境,终难行远。才华需遇伯乐,如职场中能力与贵人提携缺一不可。
天下至大,方身则小,
生为重矣,比义则轻。
摘自《隋书·列传·卷三十六》
解释:宇宙广阔无垠,与之相比,人的身体渺小如微尘;生命诚然宝贵,但与道德原则相比,生命可为之牺牲。
感悟:人在天地间如沧海一粟,个体虽小,生命短暂,仍应追求意义。
先发制人,此机不可失也。
摘自《隋书·列传·卷三十五》
解释:竞争或对抗中抢占先机,主张主动出击以掌握主动权,避免被动受制于人。
感悟: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无论是战场、商场还是人生,“先发制人”的本质是对时机的敬畏与对行动的勇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