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本文作者耿冬生、江波在杭州西湖。
永远的怀念——悼原省军区副政委李甲同志
耿冬生 江 波
2007年2月26日,农历正月十七日,黑色的星期一。李甲同志于今日凌晨2时50分,在福州总医院不幸病逝,噩耗传来,我俩一时无语,潸然泪下。人到老年,生死难卜,春节前1月4日,我还去医院看望他,他谈笑风生,我递上我俩即将出版的拙著《霜叶集〉的题词、目录,想请他题词。农历正月初一,2月18日上午,我俩还向他电话拜年,电话中他语音洪亮,思维敏捷,热情洋溢。不料8天后,他竟渍然长逝,永离老战友和子女而去。
往事并非如烟,不思量,自难忘。想当年,1937年七七事变抗战爆发,李甲同志于1938年,江波于1939年先后参加安徽省抗战总动员委员会工作,又于1939年、1940年先后参加了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1940年3月李甲同志和江波在安徽省无为县,相识于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的共产党员培训班,李甲同志任党训班区队长,学习、训练,事事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1940年9月12日深夜,发生皖东国民党反共顽固派第十游击总队司令李本一勾结顽匪谢黑头长途夜袭小李庄新四军民运队事件,当时江波在民运队,李甲同志任抗日民主政府广兴集乡乡长,同住小李庄。晚上乡亲们和民运队同志已卧床就寝,忽然村里响起一片狗吠声,引起年长的李甲乡长的警惕,他立即出门观察,见有人影走动,便大声问:“什么人?”回答他的却是震惊全村的夜半枪声。他立即疾步奔向院内,迅速组织翻墙突围,民运队安全脱险。如果不是李甲同志敌情观念强,警惕性高,民运队同志早已成为敌人刀下鬼或阶下囚了。当晚阻击敌人的民兵就有两人牺牲在院墙门口。
1947年12月,在苏北合德华中党校“落花时节又逢君”。李甲同志在党校二队任队长,我们在一队当学员,每逢在曾家塘子校部开大会,听课相遇,总要拉一番家常。1948年7日,华中党校一、二队同调苏北兵团政治部随军工作团,李甲同志任团政委,我俩当团员。苏北兵团以后改为十兵团,李甲同志在兵团政治部民运部工作,我在宣传部工作,一同行军,一起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和福州战役(他随梁灵光先遣部队六月入闽)。相逢相遇时,他总是谈胜利、讲思想,鼓励我们。
建国后,我们都住在福州,也常来常往,李甲同志不仅思想上、政治上关心我们,在家庭生活方面也关心我们。他在我俩心目中,是值得尊敬的老党员,是兄长,是良师益友。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尤其是具有坚强的党性和组织观念,遵守纪律,坚持原则,为人表率。他支左负责省民事组工作,我俩因子女工作调动一事相求,他绝不因多年相识旧交,循情照办,而是考虑再三,婉言劝阻。文革中有人来向江波调查他的历史,江波义正辞严地告诉他们:李甲同志是好人,是好党员,为人一贯正派,他从青少年时起就跟着共产党。安徽省抗战总动员委员会,是抗日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党领导发起的。我可以证明并以党籍保证,李甲同志的历史是清白的、清楚的,对党是一贯忠诚的。
2007年3月5日上午,春寒料峭,凄风冷雨,我们来到福州总医院小礼堂,最后的永远的送别李甲同志。一位哲人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李甲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里。(2007年3月10日写于市一医院309室)(选自耿冬生、江波著《霜叶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