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全球芯片大战从暗战变成了明火执仗,美国一边挥舞着“科技制裁”的大棒,一边联合盟友筑起所谓“芯片封锁圈”,妄图将中国排除在高端芯片制造之外。可他们没想到的是,中国不仅没有被压垮,反而一边囤货应急,一边加码自研,走出了一条越封锁越强大的“逆袭之路”。
![]()
就在7月16日,《日经亚洲》突然发文警告,标题是“中国能够打造自己的阿斯麦吗?”
文中论述了中国或将打造属于自己的ASML,甚至有可能彻底颠覆全球光刻机格局。这背后的信号,不可小觑。
1、一场悄然酝酿的“芯片反攻战”
文章指出,中国已经在两条战线上展开全力冲刺:
- 第一是“储备战”。光刻设备短期买不到,中国企业就先囤起来。据报道,2024年,中国从阿斯麦(ASML)采购了高达745亿元人民币的设备,只为给自主研发争取喘息时间。
![]()
- 第二是“投入战”。国家出资3440亿元人民币,扶持本土光刻机产业链。从材料、镜头、激光源到系统控制,几乎所有环节都在建立本土替代。这笔钱不是大水漫灌,而是精准砸向最难啃的骨头。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里,中国打得不再是“战术游击”,而是“体系对抗”。这是一个全链条、系统性的大工程,目标只有一个——彻底摆脱西方“卡脖子”困局。
2、中国真能取代ASML?日媒为何突然发慌?
在这篇《日经亚洲》长文中,作者忍不住写出这样一句话:“一觉醒来,全球芯片格局可能已经变天。”
![]()
要知道,ASML是目前全球唯一能量产EUV光刻机的企业,被视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顶层霸主”。它身后站着一整个欧洲的科技精华,荷兰光源、德国蔡司镜头、日本材料……几乎代表了西方科技界的最强联手。
可即便如此,日媒仍然发出警告,因为他们看见了中国的三大“变数”:
- 企业突破不断。中芯国际、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企业,已经在多个核心工艺环节实现国产化替代,比如蚀刻、沉积、化学抛光等,都开始用国产设备逐步替代进口设备。
- 政策导向极为明确。“十四五”规划明确写下“设备供应链国产化”目标,芯片领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获得全社会资源倾斜。
- 时间换空间,中国有足够韧性。囤积的设备、海量的人才投入,正好为中企的技术爬坡提供窗口期。对西方来说,一旦中国真正突破高端光刻技术,反制就失去了意义。
日媒其实早就意识到:不是中国在追赶ASML,而是ASML离中国越来越近。
3、美国管得越狠,中国越能干
![]()
这场“芯片围堵战”,原本是美国希望通过技术壁垒长期压制中国的手段,但从结果来看,美国正在“成就”一个更强大的对手。
就像《日经亚洲》所讽刺的那样,美国的出口管制政策,反而像是一种“助推剂”,将中国硬生生推入了一个自主创新的“黄金时代”。你不给我路走,我就开辟一条新路。
![]()
从2019年华为遭制裁,到2023年长江存储成功量产128层 NAND,再到2024年国资主导成立多家高端设备研发机构,中国半导体产业用不到5年时间,走完了西方20年的路径。
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国无数工程师、科研人员夜以继日的攻关,是无数企业在亏损边缘坚持搞研发,是一场没有捷径、只靠硬实力的“技术接力”。
4、光刻技术,中国还有多远?
当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现实:目前在最关键的EUV光刻机领域,中国与ASML依然存在代差。从极紫外光源到多层反射镜,从系统集成到控制算法,这些都是极高门槛的“卡脖子”点。
![]()
但中国有三大优势,是ASML难以比拟的:
- 市场规模。中国是全球最大芯片消费国,本土市场足以支撑起一套完整的设备产业链。
- 政策驱动。从国家资金、税收政策到政府采购,都在为国产设备扫清障碍。
- 耐力与意志。中国企业已习惯在夹缝中求生,在压力中成长。被逼得越狠,反弹越强。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5-10年内,中国未必能全面超越ASML,但一定会在多个关键环节实现技术并跑甚至局部领先,打破“你有我无”的局面。
结语:ASML的“舒适区”,或将被中国打破
日媒的这篇文章,其实既是担忧也是预警。它表达的不仅是对中国技术进步的惊讶,更是一种焦虑:如果中国成功突破光刻设备的核心壁垒,那不仅是ASML的问题,而是整个西方科技秩序都要崩塌的问题!
![]()
今天的中国,不再是单点追赶的“后来者”,而是体系构建的“变局者”。科技没有永远的霸主,也没有注定的落后者。ASML曾是技术封锁下的王者,但中国也正在成为破局者。
所以,当你看到“3440亿元”的背后,请记住,这是一次科技自主的豪赌,更是一次民族产业的集体冲锋。而那个未来被中国主导的新格局,也许,真的已经不远了。
大家认可吗?请发表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