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带你走进蒙古国的神秘大门,一探究竟!了解这个跟中国邻近的国家,背后藏着的生活真相跟文化差距。
我的蒙古国之行
在2020年的时候,因为公司有任务,所以就派我前往外蒙古出差。
我乘坐K23次列车从北京启程,途经张家口、大同,经历了27个小时、2300公里的长途跋涉,最终到达了蒙古国的扎门乌德,这说明我已经正式踏入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国家。
蒙古国的首都是“乌兰巴托”,也是这个国家唯一的一个大城市,全国有一半的人口住在这里,大概是150万左右。
这里的冬天漫长又寒冷,长达五个月时间,温度极端时可低至零下50度。
这样的气候条件让蒙古男人们形成了一种另类的应对方式,那就是喝酒!
不管是有钱人在酒吧畅饮忘情,还是没钱人在寒风中露宿街头,“酒”好像成了他们抵御寒冷的必需品。
但不幸的是,每年都有醉汉因为有街头冻死的悲剧发生。
蒙古国的经济跟社会状况
经济层面,蒙古国并不是一个景色宜人的地方。
这里的工作机会特别少,导致很多人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不少人还没有办法付得起房租,只能被迫在冰冷的下水道中寻找栖身之所。
街头的小乞丐也不少,他们的生活方式基本就是乞讨跟捡垃圾为生。
当你走在大街上时,你会注意到很多年轻人白天在路上闲逛,好像并不着急上班。
原来,是因为这里的失业率高,有的人甚至被家庭赶出门外,生活自然就陷入了困苦之中。
蒙古是一个女性比较多的国家,很多男性的不负责任行为直接导致了蒙古女性在性格上比较独立和强势!
蒙古国人的生活方式
蒙古国人的生活态度相对来说是非常悠闲的。他们并不会把赚钱看作是生活的首要任务,大部分的收入都是用在日常的吃喝玩乐上。
在每年的七月份,蒙古人会开始为期两个月的暑假,这时,他们会带着家人一起全部外出游玩,所以这个时间段的蒙古整个城市没有什么人,显得很空旷,连基本的生活用品也很难买到。
当你住在蒙古时,你就会发现这里是很难找到早餐来吃的。在寒冷的冬天,大家通常很晚才起床,有时候甚至要到上午十点之后,偶尔会有一些低收入的人才会出来卖卖酸奶跟小吃,勉强维持生计。
乌兰巴托,蒙古国的首都,位于山谷之中,城市规划看上去杂乱无章。
城市的南部是商业中心和富人区,这里有很多咖啡馆、西餐厅、酒吧和KTV等娱乐设施,生活还算便利吧。
但是,城市的其他三面——东、西、北区域,是大多数普通人的聚居地。
这些区域的百姓生活条件艰苦,很多房子是属于那种农村自建房,不少贫困家庭的人甚至是直接住在了蒙古包跟棚户区。
蒙古的冬天很冷,很多人为了取暖不得不烧牛粪跟一些生活垃圾,这导致了整个城市空气中弥漫着雾霾,出门需要戴好口罩。
因为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乌兰巴托很多地方缺水缺电,没有铺设公路,夏季时污水泛滥,冬天道路湿滑,环境状况让人堪忧。
我之前有一次住宿蒙古包的时候,因为木炭用完了,在半夜的时候就被冷醒了,我这才体会到了当地百姓的生活不易。
蒙古国的文化跟社会现象
随着全球化的影响,蒙古国的年轻女孩已经摘下了传统的长袍,她们开始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她们喜欢穿牛仔裤、露脐装,戴耳钉,梳理韩式发型,涂抹韩式彩妆,在冬天的时候,只要天气不是特别冷的情况下,她们还会选择穿一些性感的小短裙。
到了晚上,乌兰巴托的夜生活变得非常热闹,这里有着超过千家的酒吧,每间酒吧都充满了热闹的氛围。
那些身着轻薄衣服的蒙古女孩们会主动跟独自一人的韩国男人搭讪,一杯酒下肚,就可能开启一段夜晚的冒险。
经验丰富的韩国男人可能会带她们去KTV跟夜总会继续狂欢,直至半夜。
蒙古国的风俗产业现状
蒙古国有大概170万女人,其中就有1.9万人从事风俗产业!
在我之前短暂停留的边境城市扎门乌德,每当夜幕降临时,酒店门前经常能看到一排排打扮时尚的蒙古国女孩,她们好像很多都是风俗行业的从事人员。
值得指出的是,这些从业者并不是完全从事色情交易,而是提供陪酒、陪唱等服务性工作。
尽管如此,这一发现还是让我感到不解,在我的印象里,蒙古国的民风纯朴,难以想象能跟风俗业发达的国家联系起来。
蒙古国的资源跟贫富差异
蒙古国有着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全球资源大国之一!
根据统计,蒙古国的地下蕴藏着20亿吨铜矿、3400吨黄金、3000亿吨煤炭以及80亿桶石油等多种矿产。
理论上来讲,每个蒙古国百姓头上可以分到价值高达100万美元的资源。
但这只是理论上的数字,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蒙古人并没有从这些资源中得到实际的好处。
90%的蒙古国人是没有办法分享到矿产带来的利益,大部分财富被少数政商精英所控制。
这种悬殊的贫富差距直接导致了蒙古国社会的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风俗行业的快速膨胀。
过去30年时间里,因为经济困难和生存压力,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这一行业,为的就是能在生活中找到一条出路。
蒙古国的基础设施跟经济现状
虽然蒙古国坐拥金山,但这里的基础建设却相当落后。
全国只有两条铁路,一条通往俄罗斯,另一条通向中国,严重限制了资源的输出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因为交通运输的不便,加上工业化程度低,这才让蒙古国的经济增长缓慢,现在依旧是停留在初级阶段。
2018年,蒙古国的GDP只有130.10亿美元,人均GDP4104美元,相比之下,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GDP高达2494亿美元。
这种经济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蒙古国跟邻近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巨大差别。
蒙古国的大部分土地被草原覆盖,适宜的耕地比较少,大部分地区不适合农业生产。
所以,蒙古国的食品供应严重依靠进口,除了牛羊肉,可以说是几乎所有的日常食品和生活必需品都需要从外部进口。
农牧业虽然是国家的传统产业,但近年来连续遭受自然和市场的双重打击,产量持续下降。
大概有30%的人口从事游牧或半游牧生活,但这一比例也在逐年减少。
蒙古国的债务危机跟环境问题
近年来,蒙古国的外债急剧增加,财政状况堪忧。
2018年,蒙古国的国债总额达到了230亿美元,而同年GDP只有100多亿美元,债务负担沉重,还款能力让人担忧。
另外,蒙古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沙漠化日益严重,这不单单是影响了农牧业的持续发展,也对生态平衡造成了威胁。
蒙古国的经济现状
蒙古国的人均GDP不到6000美元,说明这个国家的经济水平确实是比较落后的。
2020年,蒙古国才刚刚脱离了最不发达国家的行列,晋升为中等偏下收入的国家。
虽然采矿业和畜牧业是蒙古国的经济支柱,但工业基础仍旧很薄弱。
最近这几年来,虽然蒙古国努力发展服务业和旅游业,想通过吸引外国航空公司开辟直飞乌兰巴托和蒙古草原的航线来促进经济,但进展还是太慢了。
虽然有来自中国、俄罗斯、韩国、日本和美国的游客络绎不绝,但还是没能充分激活蒙古国的经济潜力。
乌兰巴托的城市面貌跟物价
乌兰巴托,这座蒙古国的首都,虽然是蒙古国唯一的大城市,但这里的规模跟发展程度只是当于中国的三线城市。
不过让人意外的是,乌兰巴托的物价特别高。
常见的生活用品,比如牙膏、牙刷、洗脸盆和花生瓜子等,在这里的售价是中国的两到三倍。
就算是蒙古国的特产,比如牛羊毛制品,价格也高得离谱,一件优质皮衣的价格可能高达数千元人民币,这远远超过当地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蒙古国的生活困境
美国华尔街的经济学家们用“崩溃”来形容蒙古国当前的经济状况。
蒙古国的牧民生活是真的艰难,每到冬天,这里的气温骤降至零下三、四十度,政府又因为经济的问题而无力提供足够的救济,所以,冬天是牧民最艰难的时候。
暴雪覆盖了草原,牧民们只能尽力采取保暖措施,这样才能减少家畜的损失。
衣衫褴褛的牧民急需草料和保暖设备帮助家畜安全过冬,而每年都有大量牲畜因为饥饿和严寒死亡。
孩子们也只能留在蒙古包内,没办法正常上学跟做娱乐活动。
这是一个蒙古牧民的真实心声
巴雅达,一个年近五旬的老牧民,出生在蒙古国西北角的乌列盖地区,这一带距中蒙俄三国交界处不足百里。
他的祖辈们过着典型的游牧生活,“哪里有草,哪里就是家”。
巴雅达虽然只去过中国和俄罗斯,但这已经是让他成为当地相对见多识广的人。
尽管如此,他对自己的出生地还是感到深深的失望和不满。
他曾无奈地说:“如果有来世,请让我出生在中国。我受够了蒙古。”
这是蒙古国一个普通牧民的真实心声!他的话语直接反映了蒙古国百姓的普遍情绪,对当前生活环境的不满和对以后生活的无奈期待。
虽然我曾经对蒙古国抱有一定的好感,但实际居住经历让我意识到,这里的很多百姓对中国人持有明显的敌意。
这种感觉让我特别不舒服,也很意外,这种基于历叹或文化差异产生的摩擦,让我对蒙古的印象大打折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